许多队都捧得过世界杯。但是,没有哪支队赢得世界杯有意大利队的胜利这么重要。意大利捧得世界杯,会改变世界足球。
历史有惊人的相似。1982年,意大利被赌球丑闻所困扰;国家队被称为“足坛小丑”;“金童”罗西,也刚刚从赌球后的禁赛中解脱,人们怀疑两年不踢球的他上场后还是否能找到球门。然而,当意大利勉强从小组中挣扎出线后,突然大放异彩,淘汰了巴西,一路斩关夺将,捧得世界杯。眼看快玩儿完了的意大利足球,突然中兴,并打造出了欧洲第一联赛。
如今,意大利同样被假球丑闻所席卷。国家队中据说有13名队员可能难以洗清。包括AC米兰在内的四支著名俱乐部,可能被罚降级,甚至有人可能要坐监狱。也正式在这样的时刻,意大利队再次赢得世界杯,令举国疯狂。意大利足球,是否还能重复二十多年前的奇迹,从绝境中崛起呢?
没有人可以低估意大利足球的能力。事实上,1982年世界杯,不仅塑造了意大利足球,也塑造了世界足球。今天全球化的世界足球,财源滚滚的超级俱乐部,乃至困扰意大利的假球丑闻,都和意大利队1982年的胜利有直接的关系。
1982年意大利捧杯后,足球狂热席卷亚平宁半岛。到1980年代中期,意大利联赛的平均上座率每场将近四万人,使之成为欧洲最大的足球市场。借助这一优势,意大利足坛进行了两次变革:第一,放宽使用外籍球员的限制,使马拉多那等世界超级巨星成为意甲的象征,由此有了“世界第一联赛”之誉。第二,后来当了意大利总理的Silvio Berlusconi于1986年接管了AC米兰,并用他自己掌握的电视公司,把足球推上电视。这一手,不仅震动了意大利,也震动了世界。
本来,意大利的足球很少有电视转播。国家电视台一般一周只转播一场球,而且常常只转播下半场。这是怕球迷能在家里从电视上看球后,就不再买票到球场去了。Berlusconi的电视网,则一周转播数场,而且是全场转播。结果,足球看台确实越来越空。现在每场买票看球的人数,大致相当于1980年代中期的一半,也就两万人左右。但是,电视转播的收入,使意大利足球变成了年价值60亿美元的大买卖。意大利的俱乐部,比任何欧洲的俱乐部都更依赖转播收入。
足球一上电视,影响就超出国界。特别是欧洲走向一体化,彼此之间的国界越来越无关紧要。比如1990年代初期,英格兰就充满了危机感:当英国人能够在电视上看见色彩斑斓的意大利联赛后,谁还要看枯燥无味的英式长传冲调?最后穷则思变,弄出了个英超,并向外籍球星敞开大门,乃至出现有的队上场11名队员没有一个英格兰选手的奇局。
意大利足球的全球化,带动了世界足球的全球化。英超开始挑战意甲;曼联,切尔西,皇马也叫板AC米兰,尤文图斯。南美和非洲的球星原来只有在世界杯亮相后才有机会到欧洲淘金;如今则还未成人,就被欧洲俱乐部的球探挖走。
然而,这种全球化,也把世界足球带入了空前的危机。当足球的主要市场从看台转化为电视后,就建立了一个赢者通吃的游戏规则:只有大城市的著名俱乐部才能拿到巨额转播费。中小俱乐部收入越来越少,又必须和大俱乐部竞争烧钱买球星,否则更无赢球的希望。意大利除了AC米兰,国际米兰和尤文图斯外,几乎所有俱乐部都负债累累。这样发展下去,中小俱乐部就会消失。到时候那几个超级俱乐部不知道要找谁踢球。
现在意大利除了几支强队的比赛外,其他比赛都变得越来越可预测,不过是超级俱乐部痛宰弱旅而已。观众的兴趣也大大降低。这次世界杯,也完全被出身于欧洲大俱乐部的球星所主宰,很难有令人意外的新面孔。“金融时报”对各大俱乐部对世界杯的影响进行打分,尤文图斯以129分名列第一,切尔西以一分之差居第二,拜仁慕尼黑以105分列第三,阿森纳第四(98),AC米兰第五(92),国米第六(87),皇马第七(81),曼联第八(71)。没有这些俱乐部的运动员撑腰,国家队也别想赢。
这一赢者通吃的原则,就把赢变成了一切,为了赢要不择手段。这也是目前意大利足球丑闻的核心。一些大牌俱乐部的高层,直接参与威胁,贿赂裁判,明星队员也卷入其中。最后使已经变的太可预测的比赛结果被锁定。
意大利能否借这次世界杯躲过一难,或者使许多有罪的人被从轻发落?现在还不得而知。但是,这次意大利的胜利会在国内激起什么样的足球激情,这种激情又将怎样塑造意大利的足球市场以及世界足坛,才是最深层的问题。如今足球的全球化大潮已经不可阻挡。在赢者通吃的规则下成长起来的几个超级俱乐部,已经成为国家的品牌。足球的地方性,草根性随着小俱乐部萎缩而减弱。在某种意义上说,意大利足球和国际足坛的发展,就是对正在展开的全球化的一个演绎。全球化带来了许多赢家,但也对地方社会有竭泽而渔的破坏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