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引进博士候选人制度

(2006-04-30 03:17:17)

博士生不能这样淘汰

薛涌

 

最近,南开大学淘汰了28名已经在学九年以上的博士生,暴露了我国博士培养制度的漏洞。

 

博士生学业不合格,或者论文达不到标准,当然可以淘汰。但是,仅因为在学时间太长而淘汰,显然不合理。不错,学校经费有限,不可能无限期供养一个博士生。但是,学校也必须给那些不能如期完成论文的学生提供机会。一个两全之策,就是引进博士候选人的制度。

 

在美国的大学,一个文科博士课程学制通常为6年左右。前两年修课,第三,四年通过博士资格考试,成为博士候选人。第五年从事论文研究,第六年从事论文写作。不过,许多学生并不会按照这个计划走。大家一般可以如期通过资格考试。作研究则往往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有时还需要一些特别的语言训练。还有些人需要更长的写作时间,很难如期交账。第六年完不成论文,学生可以向学校申请延期,到第七年,第八年,甚至第九年。如果还完不了,学校或许不再给学生注册。但博士候选人资格拿到后就无法取消。候选人可能二十年后写完论文,照样可以拿到博士学位。

 

为什么要这样?因为博士论文是开拓学术前沿,所需的研究时间较长。比如,我曾碰到一位研究台湾文学的博士生,通过资格考试后才意识到必须学日语,否则无法理解日据时期的文学现象。这样一下子就消耗掉两年时间。另有些人,从事论文研究工作要两,三年的时间。美国大学以外有许多奖学金鼓励博士论文的研究,有的一给就是两三年。拿到了这笔钱,学生就更有条件推迟毕业了。

 

另外,博士生本身的个人生活也会经历种种变化。许多博士生是快三十甚至三十以上才入学。在学六年以上,自然会赶上结婚,生子,甚至离婚等人生大事。他们需要一些灵活性来应付学业和生活的双重挑战。也正因为如此,许多人六,七年完不成论文,就停止注册,日后有机会写完后提交,不会前功尽弃。

 

南开这样的制度,当然有其合理的考虑。学校不能无限期供应一个博士生。但为什么不能给九年后的学生一个自谋出路的机会呢?限制在九年完成论文,不仅给一些学生带来了巨大压力,而且可能鼓励论文的粗制滥造。

 

我个人就是1997年进入耶鲁大学历史系的博士课程。今年才完成博士论文,前后整整九年。这一漫长过程,体现了上述所讲的诸多复杂的面向,也反映了一个灵活的博士候选人制度的优越。比如,我是在四年级时通过博士资格考试的。不过在此之前,必须应付两大挑战。第一,二年级时小女出生,有了为人父的责任。第二,读中国史需要很好的日文阅读能力。获得博士候选人资格也要求第二外语。说实话,要为通过考试,我已经学的日文就够应付。但是,糊弄过了考试,日文还是不能读。于是我申请停下正规学业,到日本进修一年。结果,我通过资格考试时虽然是四年级,但因为前面为学日文从正规课程中拿掉一年,实际上已经是读博士的第五年了。

 

通过大考,拿到候选人资格后两年,我论文还没有写完,学校的奖学金全用完了,自己需要挣钱养家。2004年,也就是读博士的第七个年头,我拿到一个大学教职,在没有学位的情况下开始了教学生涯。这样就更得分心,到了第九年才提交论文。

 

现在回想一下,如果耶鲁采取南开这样的制度,六年不完成论文就淘汰,我会怎么样呢?我想我肯定还是会如期完成的。但在学术上就得打折扣。第一,我不可能拿出那么多时间学日文,而是对付一下考试完事。第二,我的论文也可以草草对付一个,因为达到标准并不难。比如学校对论文的最低要求是一百多页,我最后完成的论文,在删掉一些已经或将要发表的内容(大致有百页左右)后,还有五百页的篇幅,至少比学校的最低要求多了三倍,这是何苦呢?可见,我们在设计博士培养制度时,要着眼于给学生创造条件,鼓励他们达到最高的标准,而不是限制他们,逼着他们早早通过最低标准。候选人制度,正是一种以质量而非速度为标准的制度。

 

2006, 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