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明早醒来,我们的母语变成了英文
薛涌
薛涌
如今到处听国人报怨:中文冷清,英语虚热,三亿人学英文,既是教育浪费,又是
发疯。更有传统的卫道士,指责年轻一代崇洋媚外,生怕中国文化被英语所征服。
发疯。更有传统的卫道士,指责年轻一代崇洋媚外,生怕中国文化被英语所征服。
于是我想到了一个问题:假如明早醒来,我们的母语突然变成了英文,后果是什么?
我知道这是个不可能的假设,或者说是在做梦。但这究竟美梦还是恶梦?
如果这样的事情真的发生,中国的GDP增长率会高几个百分点,人均收入会大幅度提
高。靠英语的优势,中国会在全球化中最肥的产业--服务业--中迅速崛起。许多美
国人的工作,会“外包”给中国人。从电话服务、产品咨询、到财务管理、医学分
析等等,中国人都可以通过现代电讯网络直接打入世界市场,象印度一样成为“世
界办公室”。
高。靠英语的优势,中国会在全球化中最肥的产业--服务业--中迅速崛起。许多美
国人的工作,会“外包”给中国人。从电话服务、产品咨询、到财务管理、医学分
析等等,中国人都可以通过现代电讯网络直接打入世界市场,象印度一样成为“世
界办公室”。
第二,中国的制造业,由于消除了语言障碍,对自己海外的主要市场会更熟悉,更
容易摆脱靠海外厂商的订单过日子的局面,自己直接开发产品、跳出不得不“为世
界打工”的境地。
容易摆脱靠海外厂商的订单过日子的局面,自己直接开发产品、跳出不得不“为世
界打工”的境地。
第三,中国人会获得更充分的资讯,在文化上空前繁荣。比如,学术上的粗制滥造
和抄袭变得越来越难,因为英文书大家都能读。由于不得不和英文图书市场在一个
平面上竞争,书写得不好无法上市。这就逼着中国的学术文化界提高创造力。许多
英文世界的学术文化精英也会把眼光投向中国,因为中国是世界上说英语的人最多
的地方。中国会成为世界文化的一个中心。
和抄袭变得越来越难,因为英文书大家都能读。由于不得不和英文图书市场在一个
平面上竞争,书写得不好无法上市。这就逼着中国的学术文化界提高创造力。许多
英文世界的学术文化精英也会把眼光投向中国,因为中国是世界上说英语的人最多
的地方。中国会成为世界文化的一个中心。
这一切,难道不比我们现在的日子好吗?
大家都知道目前中国人学英语有问题,浪费了太多精力。但是,我们首先要搞清楚
这些问题的性质是什么。有些人觉得,过分重视英语本身就不对,特别是不能把英
语摆得比自己的母语还重要。另一部分人则认为重视英语并没有错,错在用现在的
方法学不会。上述两种立场,是对英语学习非常不同的报怨,会引导我们用不同的
方法面对现实。
这些问题的性质是什么。有些人觉得,过分重视英语本身就不对,特别是不能把英
语摆得比自己的母语还重要。另一部分人则认为重视英语并没有错,错在用现在的
方法学不会。上述两种立场,是对英语学习非常不同的报怨,会引导我们用不同的
方法面对现实。
在我看来,中国人并没有过分重视英语,而是没有足够的资源和手段来掌握这一困
难的语言。语言是人际沟通的工具,贵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我们那种老师
讲学生听的死记硬背的方式,不是掌握一门外语的好办法。另外,有效的语言教学
班级要小,七、八个人,十一、二个人一个班最好。而我们的教育体制无法提供这
样的条件。同时,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开放型的国家,但几乎没有英语的学校系统,
即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的小学、中学、和大学。而在日本这种人口仅为我们的十分
之一的国家,这样的英语学校非常多。中国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在北京、上海等主
要大城市也有不少这样的学校。在这方面,我们不进反退。换句话说,我们对英语
不是重视过分,而是重视不足,在许多关键的环节上根本没有必要的投入。
难的语言。语言是人际沟通的工具,贵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我们那种老师
讲学生听的死记硬背的方式,不是掌握一门外语的好办法。另外,有效的语言教学
班级要小,七、八个人,十一、二个人一个班最好。而我们的教育体制无法提供这
样的条件。同时,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开放型的国家,但几乎没有英语的学校系统,
即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的小学、中学、和大学。而在日本这种人口仅为我们的十分
之一的国家,这样的英语学校非常多。中国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在北京、上海等主
要大城市也有不少这样的学校。在这方面,我们不进反退。换句话说,我们对英语
不是重视过分,而是重视不足,在许多关键的环节上根本没有必要的投入。
但是,现在许多人对英语产生了逆反心理、甚至民族主义情绪。他们到处嚷嚷:
“那么多人学英语有什么用?中国人难道要放下中文来学英语吗?”当你没有学会
英语时,当然觉得没有用。只有学会了,才知道用处在哪里。看看人家印度,如今
成了“世界办公室”,把西方许多白领的工作抢到手里,其中的一个法宝就是英语。
有人说,英语是印度的官方语言,在这方面有天然优势。这固然有几分道理,却未
免夸大其词。印度民族、文化庞杂,英语基本还是上层语言。许多穷孩子,生活中
根本不接触英语。我看了“世界是平的”的作者弗里德曼为CNN在印度作的现场采访,
印度人学英语并不比我们轻松。另一方面,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比印度高出许多,有
资源优势,学起英语来未必输于人。我们缺的,是人家的执着。
“那么多人学英语有什么用?中国人难道要放下中文来学英语吗?”当你没有学会
英语时,当然觉得没有用。只有学会了,才知道用处在哪里。看看人家印度,如今
成了“世界办公室”,把西方许多白领的工作抢到手里,其中的一个法宝就是英语。
有人说,英语是印度的官方语言,在这方面有天然优势。这固然有几分道理,却未
免夸大其词。印度民族、文化庞杂,英语基本还是上层语言。许多穷孩子,生活中
根本不接触英语。我看了“世界是平的”的作者弗里德曼为CNN在印度作的现场采访,
印度人学英语并不比我们轻松。另一方面,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比印度高出许多,有
资源优势,学起英语来未必输于人。我们缺的,是人家的执着。
为了掌握一门重要的外语,把母语暂时放一放,也未尝不可。我是文革长大,中文
说和写错别字不断。但1989年决定走留学之路后,就把中文书收起来,只读英文。
刚到美国时,给学术前辈邹谠先生打电话,问作学术的门径。他张口就说:英文第
一。我当时问:“如果研究中国呢?许多英语系毕业的中国人出来,英文好,但对
中国并不了解。”邹先生还是坚定地说:“那没有关系。英文好,学东西快。不懂
的很快会懂。”这么多年之后回头一想,才明白其中的道理:英文里有多么丰富的
东西,中文里除了几本古书,还有什么呢?读英文和读中文,吸收的养分不同,知
识成长的速度当然就不一样。所以我劝上高中的侄儿:把英语学好,才是首要之务。
我对媒体的年轻朋友也是同样的劝告:先把英语学好。不要听别人嚷嚷。那些不能
快速阅读英文的人,尝不到甜头,根本没有资格对英语的用处说三道四。
说和写错别字不断。但1989年决定走留学之路后,就把中文书收起来,只读英文。
刚到美国时,给学术前辈邹谠先生打电话,问作学术的门径。他张口就说:英文第
一。我当时问:“如果研究中国呢?许多英语系毕业的中国人出来,英文好,但对
中国并不了解。”邹先生还是坚定地说:“那没有关系。英文好,学东西快。不懂
的很快会懂。”这么多年之后回头一想,才明白其中的道理:英文里有多么丰富的
东西,中文里除了几本古书,还有什么呢?读英文和读中文,吸收的养分不同,知
识成长的速度当然就不一样。所以我劝上高中的侄儿:把英语学好,才是首要之务。
我对媒体的年轻朋友也是同样的劝告:先把英语学好。不要听别人嚷嚷。那些不能
快速阅读英文的人,尝不到甜头,根本没有资格对英语的用处说三道四。
“英语红利”是不可忽视的竞争优势。日本虽然很为自己的传统骄傲,但一直觉得
母语不是英文使自己在国际竞争中吃了大亏。所以2000年当时的首相小渊了提出把
英语变成官方语言的计划,作为日本21世纪国际化战略的一部分。这样的方案虽然
未必可行,但足可以看出一个全球化的国家在这方面的决心。中国人不应该放弃在
英语方面的努力。因为全球化使世界变成平的。英语则让我们和世界站在一个平面
上。
母语不是英文使自己在国际竞争中吃了大亏。所以2000年当时的首相小渊了提出把
英语变成官方语言的计划,作为日本21世纪国际化战略的一部分。这样的方案虽然
未必可行,但足可以看出一个全球化的国家在这方面的决心。中国人不应该放弃在
英语方面的努力。因为全球化使世界变成平的。英语则让我们和世界站在一个平面
上。
2006年4月4日
前一篇:英文不好的“优势”--留学记之二
后一篇:尼安德特:一个消失的“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