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产业化不是教育改革的替罪羊

(2006-04-08 04:14:06)
产业化不是教育改革的替罪羊
薛涌
如今教育费用上涨,大学横征暴敛,教育产业化变成了罪魁祸首。
但是,稍微认真分析一下就明白,盲目攻击产业化,不过是对当今教育问题的一个
误诊。这样的误诊,会延误医治的良机,为中国的教育留下无穷的后患。
什么是教育的产业化?教育的产业化,简单地说就是办学如同作生意,讲究投资和
回报。任何生意都有风险。对市场判断失误、经营不当,就可能亏本倒闭。市场竞
争,讲究物美价廉,就象卖汽车、彩电那样,东西又贵质量又差,就会失去竞争力。
这叫产业化。
我们的教育,特别是大学,是产业化经营吗?看看北大、清华,经营有风险吗?这
些学校,从国家领取大量经费,拿了纳税人的钱,回过头来又向来上学的纳税人乱
收费,你见过这样的产业化吗?我不认为产业化应该是中国大学发展的模式。但是,
大学真要产业化了,比现在要健康得多。你买彩电,听说过乱收费吗?大概你碰到
的更多的还是大减价吧。如今中国教育的问题,不是什么产业化,而是官办教育模
式所引发的腐败。
为了厘清这一问题,我不妨把世界高等教育的模式简单归类。
第一类模式,是官办大学。欧洲和中国主要采用的就是这种模式。大学从国家那里
拿经费。这种模式,在大学不普及的时代还能够有效经营。因为大学生人数非常少,
消耗的资源有限,国家可以承担这样的费用。但是,当人人都想上大学,大学生数
量急增时,国家就没有能力无偿承担翻了数倍的费用。在这种情况下,欧洲各国普
遍的作法是让本来仅教30名学生的教授教300名学生,使大学的师资、教室、图书馆、
实验室全面超载,牺牲质量换取数量,导致了欧洲大学的全面没落。中国最近几年
的扩招,也经历的同样的过程。但中国没有欧洲那种禁止学校乱收费的法律,学校
一面吃皇粮,一面对受教育者横挣暴敛,不仅教育质量下降,老百姓反而更上不起
学。
第二类模式,是美国的州立大学。这种大学从州政府获得大量经费,因此收费较低,
特别是对本州的纳税人学费优惠。不过,这种大学必须平衡预算、和大量的私立大
学竞争。收费再低,一般也高于欧洲那种不反映教育成本的象征性收费。
第三类模式,是美国的私立大学。这种大学必须在市场上竞争,但一直是非赢利机
构。所谓非赢利,主要有两个意义:第一,大学获得免税的优惠;第二,大学的所
有收入,不能私分,而必须再投入到教育中,保证教育资金不外流。哈佛、耶鲁、
普林斯顿、斯坦福等我们所谓的“世界一流大学”,都是这种模式。
第四类模式,是产业化的大学,在美国叫赢利型大学。这种大学和私立大学接近,
但不是非赢利机构。其经营方式,如同上市公司。挣了钱分给股东,同时向政府纳
税。这类大学最近几年在美国迅速崛起,得到了不少学者的赞誉。比如诺贝尔经济
学奖得主弗里德曼,就认为赢利型大学是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健康的方向。国
内的“新东方”等等民办学校,实际上就是这种模式。
纵观世界高等教育的大趋势,官办教育已经没有出路。欧洲大学江河日下,不得不
学习美国的模式进行改革。中国的大学更是腐败不堪,这次审计出乱收费的学校,
多是清华、北大、复旦这种从政府拿钱最多的学校。相反,最为市场化的美国大学
体制,无论是州立、私立、还是赢利型大学,发展得最健康,美国的年轻人只要自
己想上大学,几乎人人都有机会,也付得起学费。
为什么会如此?首先,美国大学的经营,严守市场逻辑,大学的收入必须反映其教
育成本。这样,大学就有资源提高教育质量。第二,政府并非把教育的责任推给市
场,而是遵循市场原则经营自己的教育投入。按教育成本收费,许多学生自然负担
不起。政府的解决办法,不是用行政命令的办法限制学费,而是直接给学生提供奖
学金、贷款。这就形成了高学费、高奖学金的体制。大学有充足的资源,但弱势阶
层又能上得起学。第三,最为市场化的赢利大学,因为严守物美价廉的竞争准则,
反而起到了抑制教育费用上涨的作用。比如,这些学校知道学生从政府那里可以拿
到1万美元的奖学金,自己的学费就压在这个价码之下,以求吸引学生。这也怪不得,
这种赢利性大学中的学生许多来自弱势阶层。在中国,你总听到清华、北大这种官
办大学乱收费。但很少听到象新东方这种产业化的教育机构乱收费。这样的产业化
学校,实际上是中国教育体制中最健康的一部分。这种学校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这也是我提倡在大学实行教育券改革的原因。比如,我们一年招一百万大学生,需
要经费二百个亿。按人头平均,一个学生两万元。如果政府切断了对大学的直接拨
款,把钱直接以教育券的方式给通过高考分数线的学生,我们的高等教育就会有全
新的局面。首先,学生手里有两万块必须花在大学里,这个学生可以同时报考几个
大学,他选择去哪里,他就可以用手里的教育券缴纳学费,给被他选中的大学带来
教育经费。学生可以象在市场购物一样,挑物美价廉的学校上。大学会竞争提高教
育质量,降低教育成本。因为学生不来,学校就破产。这样才能帮助我们走出目前
的高学费、低教育质量的困境。
2004年4月1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