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怎样复兴中国文化

(2006-03-31 06:18:55)
怎样复兴中国文化
薛涌
我今年出版了一本“中国文化的边界”,对近几年崛起的文化保守主义进行了批判。
我大致的意思是:文化传统是没有边界的。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我们可以把中国
的传统、西方的传统,都当成人类的传统、自己的传统来继承。然而在这方面,中
国文化受到了双重夹击。一方面,以蒋庆为代表的“儒家”,把中国文化界定为
“君子文化”,把西方文化界定为“小人文化”,鼓吹少儿读经、死记硬背,排拒
外来的价值观念;另一方面,以甘阳为代表的西学派,宣称西方的文化解决不了中
国的问题,中国必须回到自己的传统。两派虽然学统不同,但分享一个基本立场:
西方的文化精神,永远不能成为我们传统的一部分。这样划地为牢,也就窒息了当
代的中国文化。
不过,文化传统的继承虽然应该没有边界,文化的发展却是有边界的。未来的中国
文化,毕竟要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生长。哪怕以后中国文化真象有些人说的那样传遍
了世界,比如有个什么美国的儒家学派等等,那也不过是说明中国的某些传统成了
美国文化的一部分。美国的儒家即使有,也将是美国文化的一部分,并不是中国文
化的一部分。
可惜,我们的一些传统派人士,在继承传统时有严格的边界意识,这个是人家的,
那个是我们的,分得清清楚楚。在发展文化时,却一点边界的意识也没有。比如一
提弘扬中国文化就想着出国,就要在世界各地办多少个孔子学院,仿佛这样中国文
化就有救了。
我强调中国文化的边界,就是提请人们注意,文化只能在自己家里培养。这些事情,
应该非常具体地谈,谁也没有必要故弄玄虚、喊标语口号。我只讲一个例子,就可
以说明为什么中国文化如今这么贫瘠。我这两、三年在国内出了七本书。有的还上
了排行榜。但是,卖得最好的,不过1万多册。1万册的版税收入,不过1万多块。这
笔钱,在北京上海大概够一个人过半年的吧。但是,真正要写出传世之作,常常是
十年磨一剑。如果磨出来只印两万本,作者靠什么活呢?谁还认真写书呢?没有好
书,谈什么文化呢?
再看美国,上排名榜的书,许多是相当严肃的著作,动辄就印一百多万,作者一下
子就获得几百美元的收入,一辈子大体就够了。比如记述美国建国故事的“1776”
的作者David McCullough,当年就是因为对自己的写作天赋有自信,在偏远地方买
了个小房子,埋头写下去。最后果然几炮打响。这种事情多了,美国的“文化冒险
家”就特别多,人才也就多,好书也就多。久而久之,文化就有了积累,就发达起
来。
美国的人口不到中国的四分之一,但是上百万的畅销书一直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书
店之雄伟豪华也令人震惊。为什么美国的书销路这么好?第一个原因就是人家的教
育水平高,读书人多,图书市场大。图书市场大,当然就刺激文化的创造力。
所以,要复兴中国文化,首先要让尽可能多的中国人都接受良好的教育,培养有读
书习惯的公民。读书的人多,图书市场大,刺激更多的人埋头写书,文化也就会发
达起来。但是,我们的传统派人士都在干什么?他们给大款开儒学课,到海外建孔
子学院,而且还要建在世界大都市的闹市区。我替他们算了笔账:在纽约、波士顿
这样的大都市建一个最小的学院,仅房子恐怕就要数百万美元,加上师资等等,会
达到上千万美元的规模。真要按他们的计划建起来,全球的孔子学院,恐怕要几十
亿人民币。
这样的投资,等于把我们自己的教育经费抽走,投到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以我居
住的波士顿地区为例,这里一个学生公立学校一年的教育经费,是9000美元左右。
暑期班、周末的各种班,都在公立教育之外,需要家长另外花钱。这些钱和公立的
教育经费加起来,一年怎么也要一万美元以上。我自己的孩子,一年享受的教育投
资至少超过一万五千美元。而中国的人均GDP,也不过1000美元上下。穷成这个样子,
贫困地区的小学连桌椅板凳都没有,还把自己的教育经费抽出来,帮助发达国家的
孩子学外语(中文)。这是要振兴中国文化、还是要毁灭中国文化?
文化是长在自己的泥土里,不是跟着大款的飞机在天上飞,更不是可以“外包”给
外国人帮我们培养。中国文化要有前途,我们就得让那些在泥土里挣扎的穷孩子读
上书。没有这种草根精神,也就谈不上什么中国文化。
2006年3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