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就业”现象凸显高校的无奈
文/桐城一派
只听说中学有“升学率”,没听说高校有“就业率”;只听说有“再就业”这个词儿,没听说过“被就业”这个名词。但是,网友发明的“被就业”一词正迅速成为网络流行语。我真算眼界大开了,我不得不佩服网友的厉害,也由衷的感叹祖国的汉语博大精深。
有网友称在自己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已经就业了,就业协议书上赫然是一个从没听说过的公司名称和该公司的公章,他“太兴奋了”,于是在网上发帖庆祝自己“被就业”。(7月17日《南方都市报》)
如今,部分高校为了提高就业率做假的新闻早已见怪不怪了。即学校要求没就业的毕业生自己随便找个章盖在协议书上证明自己就业,也就是大家都已经熟悉的“被要求就业”。而现在出现毕业生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动就业”的现象,却还是新鲜事。
大学生毕业工作难找,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实。因此高校之间竞争相当激烈,不惜一切手段千方百计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制造毕业生就业容易的假象,目的就跟各中学为了提高升学率一样,就是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以便今后吸引到更多更好的生源。
高校公开造假,违心制造就业虚假繁荣的泡沫,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内心也有苦衷。教育部2003年出台规定,称高校不能只能管扩招不管就业,规定包括了“18条挂钩”,其中一条是,就业率明显偏低的地方和高校,区分情况,原则上要减少招生、控制招生或调低增幅。在这样的情况下,部分高校为了提高就业率,只好要求没就业的学生也就业,甚至出现了“被就业”这样的怪现象。
一个大学生尚未毕业,就已经怀揣就业协议书,尽管是一纸虚无缥缈的假合同,但毕竟上面白纸黑字,还有大红的公章。倘若某毕业生较起真来,哭着喊着要求上班,要求发薪水,倘若那公章也是假的还好,但如果确实是某单位的,那高校可要吃不了兜着走了。
~~~~~~~~~~~~~~~~~~~~~~~~~~~~~~~
它才是姚老板最大的敌人
奥尼尔少林偷师学艺
房事高潮是伪高潮
炎炎夏日,瑜伽、茶与我
“范跑跑”重执教鞭有什么错?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