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男人,就得有点血性

(2006-07-07 15:43:21)
昨天 小青蛙 推荐给俺一篇文章 《怎样谋杀杂文家》 ,大意曰——

杂文家多以社会批评为己任,故当他们的文章或其本人受到大众赞许的同时,必然要受到某些批评对象的厌憎。在某些人眼里,杂文家都是些头上长角、身上长刺的家伙,是专门拿着放大镜从鸡蛋里挑骨头的捣乱之徒,是拈着“匕首投枪”到处寻衅生事的危险分子,是……因此一提到杂文家,他们便愤愤不平,痛骂写杂文的不是东西。而“怎样谋杀杂文家”,自然就成为一个令不少人感兴趣的命题……
这段节选的大意不能涵盖此文的全部意思,若诸君对此感兴趣,请移驾小青蛙处以观之。碰巧儿的是,在小青蛙推荐给俺这篇文章之前,俺刚涂鸦了一篇《 好好博客,天天向上 》,对于俺因鸡蛋里挑骨头的捣乱行为而被骂一事进行了反省。

首先应该声明的是,俺不敢也没能力与所谓的杂文家沾边,俺至多只是一个歪着嘴嚼舌的热血青年而已。小青蛙的意思俺十分明白:像俺这样的愤青,涂鸦那些社会批评类的文字显然是没有前途的,更是一种危险的行文方向。对他/她真诚的提醒和好意俺深表谢意。

其实俺对此早已深思并曾经彷徨过,但古有“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之警,今有“ 批评也是生产力 ”之训,俺即使有为保护身家性命而压抑自己的想法,但放弃“自由”社会给自己操刀批评的权利,好像也不是一个十分妥当的好办法。

批评正如足球场上的铲球动作,或若篮球场上的封盖动作,铲球或封盖者对这个动作本身的危害性肯定是有预见性的,但其阻击对手实施致命一击的有效性也是蛮有诱惑性的。君不见,足球场和篮球场上的经典镜头中,肯定不乏让人胆战心惊的飞身一跃。危险和刺激同在,玩得就是心跳。更何况,在运动场上合理的游戏规则内,有权——“铲球权”——不用,过期作废,后悔药是没地方买的。还有一个结果是可以预见的,虽然个人十分用心地实施了铲球动作,却没能狙击对手的致命一击。但对个人来说,最起码不会因失球的苦果而太内疚,别人也不会面对你的努力而熟视无睹地过分指责你。同理,批评之余社会亦然。

在俺已经历并沉淀下来的思想认识里,批评是除赞赏/表扬之外的令“个人”进步的好途径之一,把其放之于“社会”同样适用。另外,俺之所以写批评类的比风花雪月类或流水账类的文字多些,是因为个人认为“批评”不等于“无理谩骂、恶意攻击、寻衅生事……”。前者如果是剂苦药的话,那后者就是拿着尚方宝剑当搅屎棍。

更重要的一点是,个人对社会的认知是一个从无到有、由浅入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若要求不同年龄段的人统一口径,那无疑于要求一把手指伸得般般齐一样的困难和可笑。其实,即使同一年龄段的人,也因经历的差异而产生认知上的不同。作为俺这样一个正处于血气方刚年龄的混球来说,要想让俺把进入眼睛的沙子揉没了,或进而看破红尘般地三缄其口,这些都无疑于拿刀杀俺。

尽管俺到老死也成不了什么家,尽管俺为此更搞得歪了嘴,但其好处还是显而易见的——因情绪的释放而睡的安稳。或许俺在释放情绪愉悦了自己的同时,伤害到了某些人,但对这些人来说,是不是可以用“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来解释?

男人,为人处世,说话行文,绝不能婆婆妈妈蔫儿吧唧的,特别是面对那些黑漆漆的欺世盗名或阴暗行径,就应该二目圆瞪拍案而起,拿出点血性来。

不怕头破血流?怕了就别来世上走。有点二愣子?其实,有时候愣头青比缩头乌龟让人看着血流加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