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3岁幼儿通过三到四年的学习,能识汉字3000个以上,能进行加减乘除运算,记忆英语单词200多个,认读句子和英语会话200余句。具体到每天的话还有“绝活”:每天学会一句成语,数数从1到90,圆周率要背到60位,此外还包括珠心算、手指算等内容…… 学校的老师说,这是开发潜能的好捷径 。”(《重庆晚报》讯)
这是某早教婴幼园对社会公开承诺的早教诺言,据说它是国内某名牌大学的早期教育实验基地。在大众渴望神童批量化生产的背景下,这种现象早已像裸奔一样让人见怪不怪。相信每个家有适龄儿童的家长看到这些,都会禁不住地揉眼睛——阿的娘哎,这是真的吗?
说来也是,平时若把诸如汉字3000个、英语单词200个这样的数字放在一个小学生身上印证,还真显得稀松平常。但若要把它们与一个3岁的幼童放在一起对比,前者算不算天文般的数字?
若非今天喝高了,俺绝对会打破十个八个的沙锅以探个究竟。但现在,俺的脑袋在酒精的温存下像块木头,眼睛在灯光的诱惑下散光又迷离,手指在微罪的神经支配下东拉西扯……有心深究之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好在有醋可喝,一口消耗了大半杯醋,舌头猛伸,喉头猛紧,嘴巴猛张,浑身一机灵……好多了。待两杯陈醋下肚后,上下眼皮中间的缝隙稍微大了些,一直踉跄着跳舞的手指也老实多了……
想起早先俺的小顽皮也到了戴紧箍咒的年龄时,俺宁愿乐得让他整天像个小鸟一样东瞅瞅西逛逛,也不愿让他这么早就失去童真。每天他乐得满天飞呀飞,俺乐得看他调皮捣蛋、摔碟子碎碗。很多人都认为俺神经:干么呢,还不让孩子入托?!其实,若俺松松口,当时几家幼园的熟人都会把笑脸凑到鼻子上来。他们之间的竞争之惨烈,早有耳闻,让俺不忍睹视。
据俺了解,为了在竞争中出奇制胜,幼园之间的硬件设施比着来,软件设施对着干,各种先进的早教理论一套一套的。空气因竞争之火而变得白热化。原先,俺挺喜欢跟那几个幼园的酒囊饭袋一起飚酒的,但后来原本是放松神经的酒场,每每被神经质般地变成了生源争夺战。喝酒变得劳心伤神,进而如同嚼蜡,每次不经意间瞅到他们机关枪一样的大嘴,偶那若荷花盛开的酒兴立马像早泄般消失。有个当年穿一条裤子的大兄弟还信誓旦旦地曰:俺能把你那个调皮捣蛋的小家伙训练的循规蹈矩……得了吧,循规蹈矩是个啥样?
诚然,为最大可能地挖掘幼儿的潜能,让孩子更早地融入到浓浓的学习气氛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的习惯,以让孩子在同龄人中走在前面,家长和老师确实付诸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按说,像俺一般的家长应该把心完全放到肚里才对。但当孩子不再像以前那样活泼,有时候脾气变得暴躁,甚至说出“我不想去上幼儿园了”的话时,你张口还是结舌?
三岁的孩子,“要学儿歌、故事、古诗,还要学习‘满面春风’到‘愚昧无知’30句成语,英语有口语和书面两门课程,数学要求能用英语和汉语数数(英语要从one-ten,汉语要学会从1-90),圆周率要背到60位。
多少美丽的梦能在这些满汉全席般的学习内容里被编织出来?背诵无穷无尽的圆周率到60位又彰显了多少执教者的智慧?家长的初衷是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施教者的初衷是把一个变了模样的孩子回送给家长,但若都往这条起跑线上挤,假若也都挤到了位置,那个体的所谓的优势又从何而来?
更糟糕的是,在如此压夯式的教学模式下,孩子的学习兴趣之花非但不会持久盛开,反而会过早地凋零。如此早教,如此结果,恐怕不是当初某些执迷的家长们所能预料了到的。这是幼儿园兑现开发智力的初衷还是摧残孩子的童真?这是爱心融融的早教园还是赤裸裸的狩猎场?
违背规律做事,肯定会受惩罚,幼教之规律亦然。只是不知,这惩罚最终会让谁欲哭无泪?当早教变成了温情脉脉的“狩猎行动”,一切都被变数所笼罩,何谈智力开发人性教育。或许这是任何人都想不到,也最不愿意看到的一个结局,但又有多少人乐此不彼……
这是某早教婴幼园对社会公开承诺的早教诺言,据说它是国内某名牌大学的早期教育实验基地。在大众渴望神童批量化生产的背景下,这种现象早已像裸奔一样让人见怪不怪。相信每个家有适龄儿童的家长看到这些,都会禁不住地揉眼睛——阿的娘哎,这是真的吗?
说来也是,平时若把诸如汉字3000个、英语单词200个这样的数字放在一个小学生身上印证,还真显得稀松平常。但若要把它们与一个3岁的幼童放在一起对比,前者算不算天文般的数字?
若非今天喝高了,俺绝对会打破十个八个的沙锅以探个究竟。但现在,俺的脑袋在酒精的温存下像块木头,眼睛在灯光的诱惑下散光又迷离,手指在微罪的神经支配下东拉西扯……有心深究之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好在有醋可喝,一口消耗了大半杯醋,舌头猛伸,喉头猛紧,嘴巴猛张,浑身一机灵……好多了。待两杯陈醋下肚后,上下眼皮中间的缝隙稍微大了些,一直踉跄着跳舞的手指也老实多了……
想起早先俺的小顽皮也到了戴紧箍咒的年龄时,俺宁愿乐得让他整天像个小鸟一样东瞅瞅西逛逛,也不愿让他这么早就失去童真。每天他乐得满天飞呀飞,俺乐得看他调皮捣蛋、摔碟子碎碗。很多人都认为俺神经:干么呢,还不让孩子入托?!其实,若俺松松口,当时几家幼园的熟人都会把笑脸凑到鼻子上来。他们之间的竞争之惨烈,早有耳闻,让俺不忍睹视。
据俺了解,为了在竞争中出奇制胜,幼园之间的硬件设施比着来,软件设施对着干,各种先进的早教理论一套一套的。空气因竞争之火而变得白热化。原先,俺挺喜欢跟那几个幼园的酒囊饭袋一起飚酒的,但后来原本是放松神经的酒场,每每被神经质般地变成了生源争夺战。喝酒变得劳心伤神,进而如同嚼蜡,每次不经意间瞅到他们机关枪一样的大嘴,偶那若荷花盛开的酒兴立马像早泄般消失。有个当年穿一条裤子的大兄弟还信誓旦旦地曰:俺能把你那个调皮捣蛋的小家伙训练的循规蹈矩……得了吧,循规蹈矩是个啥样?
诚然,为最大可能地挖掘幼儿的潜能,让孩子更早地融入到浓浓的学习气氛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的习惯,以让孩子在同龄人中走在前面,家长和老师确实付诸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按说,像俺一般的家长应该把心完全放到肚里才对。但当孩子不再像以前那样活泼,有时候脾气变得暴躁,甚至说出“我不想去上幼儿园了”的话时,你张口还是结舌?
三岁的孩子,“要学儿歌、故事、古诗,还要学习‘满面春风’到‘愚昧无知’30句成语,英语有口语和书面两门课程,数学要求能用英语和汉语数数(英语要从one-ten,汉语要学会从1-90),圆周率要背到60位。
多少美丽的梦能在这些满汉全席般的学习内容里被编织出来?背诵无穷无尽的圆周率到60位又彰显了多少执教者的智慧?家长的初衷是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施教者的初衷是把一个变了模样的孩子回送给家长,但若都往这条起跑线上挤,假若也都挤到了位置,那个体的所谓的优势又从何而来?
更糟糕的是,在如此压夯式的教学模式下,孩子的学习兴趣之花非但不会持久盛开,反而会过早地凋零。如此早教,如此结果,恐怕不是当初某些执迷的家长们所能预料了到的。这是幼儿园兑现开发智力的初衷还是摧残孩子的童真?这是爱心融融的早教园还是赤裸裸的狩猎场?
违背规律做事,肯定会受惩罚,幼教之规律亦然。只是不知,这惩罚最终会让谁欲哭无泪?当早教变成了温情脉脉的“狩猎行动”,一切都被变数所笼罩,何谈智力开发人性教育。或许这是任何人都想不到,也最不愿意看到的一个结局,但又有多少人乐此不彼……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