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IT沙龙项目秀的上半场是互动知识问答类项目,第一个上台的是刘锋。
按照刘锋的说法,威客模式并不是新的发明,而是“对网络互动问答类网站的概括性称呼”,作为倡导者,刘锋希望借理论探讨,有目的地推动这一互联网服务模式。他总结了一个关于威客的公式“威客模式网站=管理系统+悬赏系统+个人知识库系统+智力产品定价系统+交易系统”,不过,公式与定义所指的东西看起来并不一致。
广义地说,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的过程就是智力产品的流通过程,问题只在于,获得的信息并不是针对具体问题而做出的,而且缺乏清晰的产品交换的过程。在我看来,刘锋实际上想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智力产品在互联网上能否实现类似传统产品的“正常”买卖;二是互联网能否象秘书样给你提供一对一服务。
互联网常常以免费的形式出现,实际上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商品交易过程,我的并非免费的互联网中有些分析,不多说。现在的问题是,是否需要建立一个和传统的商业交换类似的互联网交易模式,这可能是个问题,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互联网有和传统商业保持一致模式的必要,十多年来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免费模式功不可没,是反传统成功的例子。
当然,发展和传统相同或者类似的商业模式也未必不是互联网的选项,电子商务等就是这种模式的继续,目前看来,影响互联网商务发展的阻力在于信用体制、支付手段、物流的健全,而不是形式变换。
互联网是否可以提供秘书那样的一对一服务?就像你和秘书布置任务,剩下的只是等待秘书的结果。门户新闻和搜索都不是这种方式,你需要从众多的备选项中自行选择结果,当可选项是一个巨大的数字时,人们变得无所适从。
互动问答的方式,从形式上超越了搜索引擎的罗列方式,可以给出唯一的答案,而且,答案是专门针对问题的。仔细一想,并没有看上去那么乐观,一方面,一对一的问答式服务,看上去给的是答案,却不能保证答案是正确的,对于因个人取向涉及到的结论,更是如此;另外,如果你给定知识库,网络机器人就能够与你形成交互,对你提出的一些问题进行解答,答案象和专门为问题准备的一样。
搜索引擎之所以没有象秘书那样提供唯一性结果,一方面由于搜索引擎是多种信息获取方式的综合,很多时候提供唯一性结果并不合理;另一方面,由于机器对于文本语义层处理技术还不够完善,难以给出满足质量要求的结论。
我更倾向于,把互动问答当成用户使用的接口模式,或者说是与图形、菜单等并列的用户界面的一部分,类似命令行的模式;把刘峰威客中提到的悬赏系统、定价系统等放到电子商务的相应模块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