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创意作业设计探究
(2023-12-28 14:50:06)
“双减”政策的新形势赋予了作业设计全新的概念——作业设计应符合当下的“双减”政策,既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完成作业的兴趣,又兼顾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有效发挥作业育人功能,实现作业“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如何落实语文作业的创意设计,既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又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需要教师在作业创意设计上有所探究。
一.作业内容布置体现层次性
根据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在作业布置的内容上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科学合理的分层作业,这样更能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即:必做、选做和拓展三层作业。其中必做作业面向全体学生,以课堂所教学的基础知识为主,每个学生必须完成;选做作业是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能完成又感兴趣的题目开展学习;拓展作业则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结合课外知识延伸所设计的作业,主要针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进一步开拓思维能力。如四年级第三及七单元的《古诗三首》作业层次为“一正确背诵课文,理解诗意;二与大家分享作者、背景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三对所学古诗及平时掌握相关知识加强训练,参加教师组织的《我爱古诗词》益智活动”。第二三个作业学生可自主选择,教师对三个层次的作业完成情况采取分值记载的,按要求完成者分别可得1、2、3分。这样,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既感到轻松愉快,又扎实掌握了知识技能,关键是让学困生在学习中自我价值得到了体现,优等生发扬了个性,拓展了学习空间。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必须全面了解学生,立足于学生的角度,根据学生不同特点精心设计创意作业,从而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健康成长。
二.作业形式设计突出多样性
语文作业不能局限于某一个方面,有的教师教学一篇课文后总是机械布置“熟读课文、抄写生字词、完成课后习题”,如此单调的作业方式,难怪学生会厌作。教师应该在作业形式设计上有所创新,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通过多样性的作业训练,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进一步巩固知识,以增强他们对语文世界的学习感知。
小学语文作业既要重视书面练习,还要注重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给与学生听说读写多种能力的训练。如普遍学生对于“读”的作业不自觉,教师可以多样化布置:同学间互相听读,分角色朗读,听录音读或亲子阅读,这样相互间的合作朗读更准确且易记,同时在相互监督中培养语感,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文章含义。减负并不是单纯的减少作业量或者减轻作业负担,而是要真正打开学生的心扉,让他们愿意把自己了解的知识和身边的人倾诉。当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同学、亲人进行复述时,他们学到的知识将会得到强化和巩固,自身的成就感也会大大增强。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思考、想象,以自己的理解用另一种方法讲述课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力,在调动学生“听说”的训练中为“读写”打好基础,只有实现听说读写的有机融合,才能更好的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和综合素质。
统编教材的单元设计统整性强,教师要充分利用每单元类似的阅读文章或者同一作者的读本,设计创意阅读作业。如四年级上册的习作单元,在学习了《麻雀》《爬天都峰》这两篇课文后,教师要让学生运用这两篇精读课文的学习方法,自己去读懂《我家的杏儿熟了》及《小木船》这两篇习作例文,自己概括出阅读及写作方法,列出写作提纲,进行记事习作就不是难题了。再如《白鹭》一课,学生在反复听读、自我诵读中感悟语言描写之优美,对郭沫诺作家在语言艺术方面的羡慕之情油然而生。教师趁热打铁,推荐郭老的其他作品让学生阅读,并根据自我认知写一写读后作业:欣赏好词佳句、读书感悟或者人物评价等。这样一来,学生对郭沫诺就会有更深的认识,对文章的阅读也会感兴趣,在拓展阅读思维的同时提升阅读水平,更为如何写好借物抒情的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合文本学习,及时设计听、说、读、写各具特色的多样性作业,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况下进行创意作业,而不是机械的抄写,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拓宽学习领域,开阔视野,提升学习效率,真正做到“减负增质”。
三、作业完成方式走向拓展性
拓展性作业就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向课外延伸的作业,它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需要加强对语文拓展性作业的研究,为学生今后的深层次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1.阅读积累型作业。如何培养阅读兴趣,养成自觉阅读习惯,从而更好积累语言文字,夯实语文基础?教师结合文本学习,计划性时效性的设计阅读作业,这是培养阅读兴趣,积累语言文字最好的途径。教师适时恰当的给与阅读引荐是必要的,如学习完《呼风唤雨的世纪》,学生意犹未尽中,教师乘势推荐几本科幻故事书;对于《草船借箭》这种历史故事,让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和质疑心阅读《三国演义》,这种时效性阅读质量相应倍增。让学生亲近书本,走近美妙的语文世界,教师有意向的阅读指导很重要,只有从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才能使课内外阅读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为了使阅读效果得到强化,还可以创设展示阅读成果的平台,通过举办故事会、读书演讲比赛,评选“读书能手”,每周的读书交流等方式,在师生共读共赏中获得阅读方法,提升写作能力。
2.文本再创型作业。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作业的同时实现素质教育的发展,文本再创型的拓展性作业是最好的渠道。如学习完《小蝌蚪找妈妈》,学生仍沉浸在美妙的故事之中,教师及时抛出问题“其他小动物又是怎样找妈妈的?”同学纷纷举手,在同桌合作仿编故事中,一个个小动物找妈妈的生动故事就这样诞生了!有《小燕子找妈妈》《小蝴蝶找妈妈》……再如,学生对《美丽的小兴安岭》课后作业“写写家乡哪个季节最美”有点犯难,因为南方的学生对北部的小兴安岭是陌生的。我想:绘画是孩子表达内心情感的一种方式,就让学生选择一个喜欢的季节画一画自己的家乡,当学生把熟悉的家乡美景用画笔展示出来时,再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出自己所画意境。让学生在愉悦又轻松的情境下完成了两项作业,拓展了思维,强化了写与画的综合素质。
3.实践创意型作业。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些创意型的拓展性实践作业,可以让学生将课本中的知识带入到日常实践中,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如教学六年级“竹节人”一课前,教师布置学生自找小伙伴一起制作竹节人、玩竹节人,并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实践性作业,从而轻松解决“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以及玩玩具带来的乐趣”等问题。
“双减”背景下的创意作业设计,回归教育本真,以全新的姿态呵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革新作业内容与形式,定能有效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语文素养的形成,落实全面育人的发展目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