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里诗意流淌的生命意蕴
(2023-08-14 16:59:55)课堂里诗意流淌的生命意蕴
——读洪胜生老师教学专著《教之韵》
一
辛丑年初春,我收到邮递的一本书《教之韵》。作者是一位令人敬佩与景仰的耄耋学者、福建师大附中的洪胜生。文集洋洋60万言,封面是淡雅的绿,清新典雅,如春风扑面而来。
《教之韵》是洪老师60余年教学生涯经验的总结,他以诗意的情怀抒写语文人生的感悟和智慧,体现独特的审美与追求。聆听洪老师语文教学的韵律,品味其课堂里诗意流淌的生命意蕴,真是美的享受。这正是洪老师在书中所言:“一堂课,就是一首诗。一堂堂课,就是为师者的生命印记。”
二
郑重捧书细读。不难发现,作者无论是对教学理论探讨,还是对教学案例的设计、剖析以及对教学创意的追求。不仅体现着他“一个人的语文教育史”(评论家秦兆基语),更能折射一个时代语文教学的光华。整本书真实且真切的语言文字里涌动着他教育理想诗意的意蕴,更是洪老师热爱事业、热爱学生、热爱生活的生动写照。
这热爱全然印证在他的教学实践中。洪老师的教学坚持“诗为智慧而教”的主张。他的“诗性课堂”带着学生遨游广袤的中国文化长河,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语言文字中感受“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灵动之美;他的“诗性课堂”在生动的质疑、巧妙的点拨中激活思维,点燃学生心中语文学习的热情与感动;他的“诗性课堂”让学生在反复咀嚼、品析中“望尽天涯路”,于灯火阑珊处发现文本的“情味”与“意境”;他的“诗性课堂”呵护想象,让学生在自由奔放的表达中立德树人,引发对生活智慧的启迪与生命的思考。书中记录的每一节课例,《美猴王》《幼林》《始得西山宴游记》……都是他和他的学生的生命共历,生命成长,生命拔节。
“一堂课就像一首诗,情采动人,趣味盎然。这里要有闪光的语言,深刻的思想,感人的力量和丰富的教益……”在《紫藤萝瀑布》一课美读导引中,通过品读对紫藤萝的浪漫花枝、摇曳多姿的描写,生发联想,浮现画面,让想象联结文字与画面,引发学生对花的咏叹,再用朗读深化情感体味,由情入理,在充满诗意的语言情境里,感受花的精神与品格,感受自然界生命的力量。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语感训练中发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感受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从而提升语言、思维、情感、鉴赏、审美等多维度的综合素养。
文集相关阅读教学篇目27篇,写作教学123篇,关于写作教学论述文字竟占全书五分之四之多,足见洪老师在作文教学研究花费了更多心力。他说“作文如一泓清泉从心灵深处流出,它承载的喜怒哀乐源于生活。爱生活与爱作文息息相关,唯有在生活中有所悟得,作文才有新意。这悟得来自一颗爱心对生活的感应和躬身实践的体验。”深耕作文教学多年,洪老师用无数的教学实例反复印证着这样朴实的语文实践与习得规律:学生的作文应该植根生活,应该从自身特有的视角出发,应该“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应该以纯真的语言,传递生命的美好,感悟世间的真情。没有爱,脱离生活的作文是苍白无力,纸上谈兵的。所以,无论是多么简短稚嫩的文字,无论是多么朴实无华的文章,在他的眼中生活随处都可以是语文教学资源的“至宝”。他总是满腔热情、孜孜不倦地引领学生用独到的眼光,在生活里、在细节处,去发现,去体验,去感悟,去表达。正因为如此,读者才能在《教之韵》里读到众多令人拍案惊奇的精彩。这里还是让我们读些作文片断吧。
秋,是偶尔飘落发梢的那片叶,是暂驻帽檐的那只蝶,是引入向深沉思考的那团红,是给人以安宁休憩的那泓蓝。除去躁动与激情,退却不安与轻率,一份稳重,一份执着,浸透一份成熟的秋韵,在天地间坦然率然地描述清远的深意。(程艳丹《秋绪》)
花朵是季节的灯盏,在春风的旋律中,他们知道自己要最先飘落,听到了岁月匆促的脚步声,但他们寂寞的时节给春天以最初的绚烂,给其他生命以无比的鼓励。一朵花,一阵风,这是生命最匆促的相逢,它们用短暂的色彩和轻响敲响岁月之门,温情友爱才蜂拥而出。(黄芳亭《风吹响一树花朵》)
翻阅洪老师对学生作文的评点赏析,再阅读他对高考作文评析,考试的指点迷津,有“认真审题”“意在笔先”“敏捷构思,快速行文”……也有“在捕捉生活的浪花中感悟作文的新意”“学会层层深入地开掘主题”“从情趣到理趣,提升作文的品味”……你可以发觉他对作文教学的全然投入,可以感受他的教学在诗意传达,每一朵花,都有它自己的生命。每一篇作文,也都会打上创作者独有的烙印。
三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60余年杏坛耕耘,60万字弦歌不辍。《教之韵》是洪老对60余年教学研究的回望与反思,是他着眼学生扎根课堂的执着追求,是他深情奏响的生命意蕴的诗意之歌,饱含着一位老教师为党育人,一生最光荣的承诺与践行!
谈不上书评,仅当做一名热爱语文教学工作晚辈向前辈的诚挚敬意与诚恳学习,点滴心得罢了。
衷心祝愿洪老师:事业不朽,生命诗意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