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一国跨两洲(九)
标签:
旅游 |
恰纳卡莱是土耳其西部港口城市,坐落在达达尼尔海峡最窄地段东岸,连接着马尔马拉海和爱琴海。在拜占庭希腊语中,该城市的名字叫达达尼利亚,也就是达达尼尔海峡名称的由来。是距特洛伊遗址最近的现代城市。
一个小时后我们进入了计划中安排的土耳其皮革店。作为游牧民族的后裔,土耳其人自古以来对皮革加工有独到的技术和工艺,现代土耳其商贸发达,这里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皮革加工地。
我们近距离地欣赏着模特的皮衣 T 台秀,其间他们还邀请了我们团队中的一男一女上场配合走秀。看着熟悉的人也像模像样地走着台步,引得众人善意地哄笑。说不上精彩但也是旅行中的一种气氛调剂:
土耳其皮革店是个很大的卖场,皮革制品种类、款式很多,大部分是皮衣。翻看服装上的吊牌,价格昂贵。一般短装都在1300美元开外了,稍长的款式在2000—3000美元,款式俏一点的更贵。在全封闭的店里逛了一阵,我感觉那皮革味道太难闻,就走出店外呼吸新鲜空气了,外面已有几位“烟囱”在腾云驾雾了。
在一个多小时里整个卖场就我们一个团队在里面,况且这里离城市较远也不是市民日常购物所在。实际上就是专为外地(国)旅游团队开设的,其中的利润可想而知了。
下午参观古城特洛伊。
公元前十二世纪初,小亚细亚古城特洛伊王子帕里斯爱上了斯巴达美女海伦,并将她带回特洛伊。海伦丈夫、斯巴达国王墨涅拉俄斯为了夺回被特洛伊王子拐走的美貌妻子海伦,于是和他的兄弟、迈锡尼国王阿伽门农组成希腊联军,率领强大舰队追到特洛伊。由于特洛伊城池牢固,易守难攻,围城攻打十年未破,于是英雄奥德赛献上木马计。希腊联军假装撤退,留下一个巨大的中空木马。特洛伊守军不知是计,将木马运进城中作为战利品。夜深人静之际,木马腹中躲藏的希腊士兵打开城门,特洛伊最终沦陷。史称“特洛伊战争”,著名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记述了此次战争的故事。
1865年德国著名考古学家谢里曼,凭着对《荷马史诗》中特洛伊战争真实性的坚定信念,来到恰纳卡莱后靠不懈的努力,发掘出了特洛伊古城遗址,这一考古成就表明《荷马史诗》是有史为据的。特洛伊古城遗址于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快到特洛伊古城了,中途一直没有下雨的天空突然来了阵瓢泼大雨,倾泻而下的雨水把大巴的玻璃蒙上了一层水帘,任凭雨刷不停地来回刮擦,能见度还是很差,司机放慢了车速。我查看了一下当时的天气预报是晴天,可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了。
到了古城停车场,没有几辆车。我们也在车内等待雨水停下。
雨水渐渐变小了,大家打着雨伞下车往景区走去,这是体积庞大的特洛伊木马。据查,这是土耳其人为了缅怀历史建造于1975年,它用希腊神话中伊达山的松树做成,高约2层楼,可攀梯入内参观。如今已成为土耳其最重要的文化景观之一,每年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游客:
行前好像看到说这木马是2004年拍摄的《特洛伊: 木马屠城》这部战争史诗巨片留下的道具,于是向导游求证,导游告诉我那个道具木马在恰纳卡莱市内。
进入景区,沿着古城的栈道慢慢走着,一会雨停了、太阳出来了。
考古学家在古城深达30米的遗迹中,发现了九层不同时期的特洛伊城遗址,从公元前3千年至公元前1世纪,每座城市都建造在前朝的废墟上。
满眼是破损严重的一片废墟,根本不具观赏性,唯有特洛伊古城的历史让现代人慢慢解读:
这是雅典娜神dian遗址,这里横躺着神殿大理石柱的残件。但从石雕残件来看,当年神殿同样的气势雄伟:
两口水井和一个祭台,是当年做祭祀用的。经风雨洗礼岁月流逝,已然化作了废墟:
这段斜坡名叫兰帕坡道
巨大的雨蓬盖住了千年前用泥烧制的泥砖垒的墙,据介绍,这个遗迹毁于一场大火:
天色变暗,又要下雨了。快步走在栈道上匆匆看着周边的遗迹。
这是环形剧场,规模并不很大:
空地上堆着部分整理过的遗址残件:
这条大狗始终陪伴我们游览古城,在队伍中间来回走动,直到送我们上了大巴,与我们很亲近。我觉得这狗似乎是从中国来到了这里,在我们身上感受到了熟悉的味道:
狂风大雨来了,好在我们都已上车了。突如其来的老天又往下砸了一阵比黄豆还大的冰雹,隔着下淌雨水的窗玻璃拍不清蹦跳的冰珠,只是抬头拍下了车顶天窗模糊的冰雹和慢慢化成的水迹:
当年城堡已成废墟一片,十年围城之战,特洛伊古城的石块写满了悲情。
从雨中来,又从雨中去。我们在雨中驱车前往恰纳卡莱,抵达后入住在 PARRION HOTEL酒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