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泥水啸弓
泥水啸弓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280
  • 关注人气: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土耳其----一国跨两洲(三)

(2025-04-17 21:05:08)
标签:

旅游

 

午餐后我们去了“爱情谷,这是卡帕多奇亚国家公园的代表景点之一,也是土耳其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

数百万年前卡帕多奇亚有三座火山剧烈爆发,喷出的岩浆覆盖了卡帕多奇亚大地,岩浆冷却凝固后,多次沉积产生了不同颜色的岩层。又经过几个世纪的风化,形成了这片全世界独有的奇幻景观。“爱情谷”是爱情的诞生地,每天都向世界传播着爱情的电波。据说,恋人们来到这里,会感受到一种特别的魔力。

站在爱情谷的山崖之上俯瞰着山谷中的景色,火山岩在大自然神奇的打磨下形成了大批独特造型的石柱。这些石柱拔地而起,形态逼真,仿佛是男人的宝贝,令女人看了脸红心跳。因此世界各地的游客亲切地称它为爱情谷

如果走在爱情谷底的步道上观看这些高耸入云独特的石柱造型,那会更显壮观。

土耳其----一国跨两洲(三)

土耳其----一国跨两洲(三)

土耳其----一国跨两洲(三)

土耳其----一国跨两洲(三)

土耳其----一国跨两洲(三)


 

接着,我们去了格雷梅露天博物馆参观,这里需要购买门票。

格雷梅露天博物馆因为浓缩了卡帕多奇亚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历史,汇聚了30多个石窟教堂,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导游在为我们讲解博物馆内有关洞教堂的历史:

土耳其----一国跨两洲(三)


这里汇集了奇特地貌的精华,平地上有着许多形状奇特的小山峰拔地而起,有的成了圆锥形,有的则成了圆柱形和蘑菇形。在这些山中有着许多的洞窟,这些洞窟最早是公元前4000年当地人用以居住的:

土耳其----一国跨两洲(三)

土耳其----一国跨两洲(三)

土耳其----一国跨两洲(三)


可以看到较大面积的洞窟内部中央,还有着防止坍塌的立柱:

土耳其----一国跨两洲(三)


而可曾想到,这片神奇的土地居然是基督教一段重要历史的演绎舞台。公元1世纪,为了躲避罗马帝国的残酷镇压,大批基督徒从耶路撒冷迁徙到卡帕多奇亚,在这火山岩丘陵区域又开凿了许许多多个洞窟,建立了小亚细亚第一个基督教区。这种自然与人为现象的结合,构成了一个奇妙的建筑世界,因此这里被称为奇石区洞穴区

土耳其----一国跨两洲(三)


这些洞成了他们生活居住和接近上帝的追求意愿的地方。他们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苦行僧生活,但对信仰的虔诚,便建立了不少的洞穴教堂。这些洞穴教堂与一般西方教堂宏大精致的经典样子有着天壤之别,可以用简陋来形容。教堂里除了壁画,几乎没有其他多余的东西。神龛、窗子、椅子或桌子等实用物件,都是在岩石上简单雕凿出来而已。这样的简单环境,的确适合基督徒的清修,但他们的精神追求是丰富的。如今在此所见的色彩斑斓的图案,就是那时他们留下的宝贵艺术财富,其中大部分内容来自《圣经》中的故事和人物。但洞穴教堂内禁止照相,所以没有相关的图片。据说这里有个名叫黑暗教堂的壁画保存的非常完整,且壁画内容丰富,不过这是要另外购买门票才能进入参观。我们没有这个时间安排也就作罢:

土耳其----一国跨两洲(三)

土耳其----一国跨两洲(三)

土耳其----一国跨两洲(三)

土耳其----一国跨两洲(三)


我们行走在露天博物馆里,奇特的岩洞构造和那些不太清晰的壁画诉说着几千年的故事,历史的厚重感包围着我们:

土耳其----一国跨两洲(三)


从高高的洞窟教堂往外看到的卡帕多奇亚地貌:

土耳其----一国跨两洲(三)


 

卡帕多奇亚还有一种地下景观——深达几十米的地下城。地下城分为多层,里面尽是七拐八弯的坑道。第一层是卧室、厨房、餐厅、酒窖和马厩;第二层是设有圣坛的教堂、礼拜室;第三层和第四层是洗礼堂、教会学校、避难所和军械库;最底层则是储水库。各层之间的通道口,都安放着一个直径一米多的圆石盘。这是地下城特有的安全装置,如有人来袭,只要扳动暗设的机关,石盘就会自动将洞口封住。这种地下城设施,为基督徒提供了安全的宗教活动空间。遗憾的是我们的行程中没有这个安排。

 

离开了格雷梅露天博物馆,下一个安排是去当地居民之家体验“童话烟囱”里的居住生活,感受当地人生活的温度,了解卡帕多奇亚居民朴实的生活状况与风土人情:

土耳其----一国跨两洲(三)


这就是我们要参观的烟囱洞穴,地面层开着门的是出售纪念品的商店,门上悬挂土耳其国旗,边上是相关的旅游标示吧。烟囱状尖尖的顶部,陡陡的有扶手的楼梯通往第一层,有一玻璃窗户、还有二层是圆洞:

土耳其----一国跨两洲(三)


沿楼梯走进第一层,光线有点暗,内部是三进房间的格局比想像的要大。外面两间是会客用,墙上挂着土耳其壁毯,靠垫和坐垫也都是当地风格的织物,中间有一长方形茶几:

土耳其----一国跨两洲(三)


第三间是厨房,把地毯掀起,拉起楼板后下面是主人卧室:

土耳其----一国跨两洲(三)

土耳其----一国跨两洲(三)


我们坐下后,主人端上了地道的土耳其咖啡和红茶让我们品尝:

土耳其----一国跨两洲(三)


第二间会客厅的过道右侧有一固定陡峭的铁梯通往上面几层,大家都尝试着上去参观。这是第二层,和下面层间隔的石头厚度大于60厘米,看摆设也是会客用。墙面的石洞是放置物品的,地上有地毯,坐的也是垫子。中间的立柱很粗大:

土耳其----一国跨两洲(三)


第三层略显简单,只有不大的几块毯子,其他就是毛糙的石头面了,中间稍有些圆形的柱子也很粗。同样有铁梯通向第四层,那上面就是光秃秃的没有任何物品了:

土耳其----一国跨两洲(三)

土耳其----一国跨两洲(三)


就这样把这童话般的烟囱洞穴看遍了,也没有了神奇感。这是通过各层的窗洞看到的外面的景像:

土耳其----一国跨两洲(三)

土耳其----一国跨两洲(三)

土耳其----一国跨两洲(三)


回到一层坐下品茶,这土耳其红茶也不是很醇厚,国内好的红茶更多。这咖啡味道有点浓郁,但回味下似乎也少了点咖啡该有那点特别的香味。或许是每人的口味不同吧。

 

结束体验后就是送往酒店入住休息了。途中在一处石林停了一会,拍了两张照片,一张像骆驼、一张像女王头像:

土耳其----一国跨两洲(三)

土耳其----一国跨两洲(三)


 

我们当晚要入住的特色酒店----卡帕多奇亚的洞穴酒店UNDER CAVE HOTEL

土耳其----一国跨两洲(三)

土耳其----一国跨两洲(三)


酒店位置靠近景区山体,但只是仿洞穴式建筑并不是依山体挖掘而成。内部设施还算齐全,有独立卫浴设施,有空调。墙壁、屋顶都是纯石料建筑很显自然风格,墙上也有几个砌成的石洞放置装饰物品,简单的两张单人木床,还有是看上去有些年头的木制桌椅、柜子:

土耳其----一国跨两洲(三)

土耳其----一国跨两洲(三)


马路对面的电杆上有四只喇叭,大概是为教徒做祷告而用的吧:

土耳其----一国跨两洲(三)


边上的这条公路是通往城市中心的:

土耳其----一国跨两洲(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