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踏青古徽州(四)

标签:
旅游 |
第三天我们游览的主要景点是“小桥流水人家”的传统村落----李坑村。
李坑村位于婺源县秋口镇,是江西省历史文化名村,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李坑建村于北宋年间(公元1010年),村民以李姓为主,据其家谱记载其始祖为唐代宗室,唐末避乱到歙县,到五世祖迁到这里,时称理源,后改称为理田。
进入景区眼前呈现的是一派田园风光:小桥上有凉亭,小溪里停泊着搭有凉蓬的竹筏,绿树掩映中是文昌阁:
村外成片的油菜花弥补了我们在篁岭的缺憾,美女们都涌入其中摆着各种姿势释放着春天的情怀:
漫步在溪边的小路上,溪流中是慢悠悠流动着的竹筏,油菜花田中有踏青上课的小学生,江南的田园景致就这么不经意地展现在面前:
前面有一凉亭,匾额是“理田”,应该是李坑村以前的名字。对联中的“双桥”可能指村头小溪上的小拱桥和凉亭旁边的彩虹桥了:
彩虹桥建于明代,是风水大师李景溪指定修建,说是为了锁住村里地气不外泄,岁月在此留下了深深的气息。
彩虹桥畔是狮傩庙的牌坊,边上就是狮傩庙和观音殿的介绍:
狮傩庙始建于南宋时期,由武状元李知诚出资修建,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庙宇的门口供奉的是弥勒佛,主殿内供奉的是观世音菩萨,侧面则供奉财神。
从村外走到村内,村外两条小溪在村中汇合成一条小河穿村而过,徽派民居建筑有序地沿小河两岸而列:
河上有游览小船静静地停泊待客,河中有成群的鱼儿游弋,河边有浣衣女在洗涮着衣物:
随着游客的逐年增多,村里店铺林立,商业氛围渐浓。有出售特产的徽派木雕和龙尾砚,有茶楼、咖吧、酒店、客栈:
穿村而过的小河上有各具特色的石桥和木桥,与挂满了红灯笼的粉墙黛瓦民居相映,成就了“小桥流水人家”这祥和的景观:
建于明代的申明亭,是村里公断是非、惩罚违反村规的场所,它见证了古代人的日常生活。亭内壁上有现在的村规民约:
村中明清古建筑很多,保存相对完好,室内的雕刻十分精美,明清的士大夫文化很有特色:
村里还有很完好的古戏台和围廊:
来到村子尽头的小山上,看到山清水秀被群山环抱的古村落中到处张灯结彩,则有很繁华热闹的感觉:
结束了在李坑的游览,前往此行最后一个景点晓起村,它始建于唐德宗贞元三年(公元787年),年龄够老了。也因村中有几十幢风格鲜明、气势非凡的600余年历史的房屋而闻名:
买票进入村中,首先是售卖各种物品的过道式商摊,走在村中的石板小街上,两边有许多的商店,完全商业化了,少了以前的自然纯朴和清静。
这间房屋似乎是以前的会堂,保留着过去的回忆:
这两眼古井,据说是建于唐代末年。古井清幽深邃,四季不涸。每到月夜,更是会出现双井印月的奇景。村民们把它们称为“双井映月”:
沿着村路走到山坡下,来到了晓起神樟处,这棵神樟高大茂盛,树龄已有1500多年,已经成为下晓起村民具有图腾性质的神物:
离开神樟原路返回,原以为去参观一些老宅,没想到却是结束游览往出口处而去。路过了一处古居“礼耕堂”,其原主人汪氏是清朝光绪年间婺源商界有名的茶叶出口商,如今改为了酒店。其立柱式门罩上的砖雕、石雕形象塑造及布局手法都独具匠心,工艺十分精湛:
村口的大戏台还是很不错的:
只有这村名牌坊还在我2011年曾经游览时的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