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踏青古徽州(三)

标签:
旅游 |
第二天我们前往婺源篁岭游玩。大巴从江湾高速出口下后就往篁岭景区开,距离只有9公里。导游在车上告诉我们,当天去篁岭游玩的人有2万多人。所以,前往篁岭的路上都是大巴车,沿路很长时间如堵车一样,时不时地车轮转动一下,前行十余米就停了。稍息,又如此,周而复始。
路过江湾和莲花芯停车场都有工作人员在拦截私家车,原因是篁岭景区停不下太多的小车,所以请私家车的人免费换乘大巴送往篁岭景区。就这样短短的一段路,用了40多分钟才通过了莲花芯停车场,后半段基本通畅了。
到了篁岭停车场,果然到处是车。我们在导游的催促下赶紧下车先去排队,他负责买票。等候乘坐索道缆车的游人已经非常多了,我们前面靠近索道站的凉篷下是6-7道转折排队的人群:
当地的大妈们热情地对游客推销着自编的油菜花环:
索道站大厅内转转折折的往返通道里全是游客,花环点缀在美女头上:
墙上有篁岭景区获得的众多荣誉称号介绍:
等到我们坐上缆车已经是一个半小时后了。
下了缆车走出索道站,抬头就看到了篁岭牌坊:
已是午餐时间,先解决了肚子问题然后能安然游览。这是吃午饭的地方,大厅内正好有欢迎游客的演出:
餐后开始了我们的游览行程。
民俗文化馆前有个广场,踏上广场,最醒目的是最具篁岭特色的广告:
旁边是上世纪中叶农村开会时普遍的场景:一张长条桌、一个包着红布的话筒、一顶领导戴的绿军帽等待着大队领导讲话:
老樟树下是耕牛模型和独轮车:
朝东的大房子是很老式的榨油坊:
走进文化馆,里面正厅里有板凳龙和官轿、花轿、还有祭祀用的古老烛台:
沿路走去,山坡上溪水随着地势折叠而下往花溪水街而去:
合作社的牌匾和墙上的最高指示,把年纪大点的游客带进了过去的时光:
竹虚厅的墙让人惊叹,古人真的厉害:
大户人家的正门楼和旁边的绣楼:
篁岭最有名的大户:
怡心楼和传统婚房:
这座房子展现的是满满的徽州味道,很漂亮:
这个石盘的右面就是挤满游客的豆腐店:
天街酒店隆裕昌店名两侧有着那个时代赞颂伟人的标语:
有点老的邮局,以前关系着家家户户的期盼和牵挂:
酒吧砖墙上的心型造型别致,上面的文字有趣:
晒秋,是篁岭得以闻名的最大吸睛点,众多游客莫不是冲这而来。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所以篁岭人家顺应自然地形,家家户户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
现在不光是单单秋天可看到这种场景,其他时间也可以观赏这特有的景观。长长木架托起圆圆的晒匾,春晒蕨菜、水笋;夏晒南瓜、豆角;秋晒稻谷、辣椒……
篁岭全村房屋错落排布在落差近百米的山坡上,使这里的晾晒更具层次感。五颜六色的作物,衬托着黛瓦粉墙的徽派建筑,看上去确实很美:
晒工坊是篁岭最佳观赏晒秋的地方,游客们纷纷在此留影,然后进去观赏:
远处平台上观景的游客众多:
村里为了满足游客的代入感,特意在一处平台设置了供游客照相留影的场景:
垒心桥是钢索吊桥,全长达298米,垂直落差近200米,中间50米段铺设玻璃:
走在桥面上,人随着桥身不断左右摇晃,胆小的人紧紧拉着扶手慢慢地在玻璃边的木板上往前挪动。从垒心桥玻璃桥面向下窥探,山林、怪石、溪水尽收眼底,有点恐惧也在所难免:
三、四月间是观赏篁岭梯田花海的最好时节,可能是山坳里温度要低一些吧,平原已经是油菜花盛开了,从垒心桥往下看,梯田油菜还只是花蕾初绽:
花溪水街是篁岭除古村天街外,又一条商业娱乐街。沿着从上往下的溪水,水街高低错落布置有酒吧、咖啡、甜品、茶舍、香道馆等休闲商铺:
这里还有网红打卡地----悬浮怪屋:
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