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下午盘后去了本地一家较大的家乐福超市。超市里人流并不多,果蔬柜台更是少有顾客关顾,价格我看是不太便宜,品质也一般。让我想起几次去哈西万达广场永辉超市的情景,即便不分析报表,只看人流就能知道哈西永辉的经营情况至少是客流量要比这个家乐福的店好的多。
2014年上半年,全国百家大型零售企业销售额同比微降,永辉营收177.03亿,同比增长22.83%,净利4.53亿,同比增16.37%,在零售业不太景气的大背景下永辉的经营业绩非常优秀。
永辉1季度开店1家,二季度开10家,上半年共新签约40家,共计签约门店167家。预计永辉下半年会继续加大开店的速度,全年新开门店应该在50家左右。
除了新开门店带来的营收增长外,永辉的单店客流量同比增长了10.81%,去年是增6.68%;同店销售额同比增5.51%,内在增长也不错。整体毛利率增加了0.26%,生鲜毛利率增0.08%,效率继续提高。
今年上半年利润增长不及营收增长主要是销售费用增长较多,员工薪水上涨35.7%增加了成本,下半年这种情况会好转,一家好的公司总是会在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上下功夫。
目前公司账上有19.64亿现金(向牛奶国际定增后现金会增加57亿),9.83亿交易性金融资产(主要是中百集团的股份),存货26.73亿,总资产合计131.88亿,门店297家。
总结:主业发展势头良好,经营业绩稳步上升;在资本市场也有所斩获,管理层眼光独到且有看的长远;超市行业尽管护城河不宽,但永辉有望成为中国的沃尔玛,具备长期发展潜力。
零售企业都没有太宽的护城河,所谓的护城河也无非是差异化的渠道和品类方面的优势。但零售企业一般也不会出现产能过剩,至多呈现饱和状态。无论是看资料统计还是自我的观察,我认为中国目前的零售业已经处于饱和的状态,当然也包括连锁超市行业。
这么说连锁超市行业没有发展空间了吗?不是的,因为我们超市行业的集中度太差了。我记得有个12年的数据是我国的前五大超市的市场占比仅为14%,而发达国家为50%。我国连锁超市的市场集中度提高空间还很大,未来一定会有几家企业成为行业的巨头。
香港的第一家超市“大利连”是参与永辉定增的牛奶国际开的,后更名“惠康”。牛奶公司除了在香港有多项产业外,在澳门、台湾、大陆、印度、新加坡、越南、印尼等均有产业布局,这样的一家世界级的零售行业巨头成为永辉的战略合作伙伴,必将有助于永辉几年后成为行业的龙头公司。
永辉超市表示,双方将以股权投资为纽带,加强在全球采购、食品加工与安全、自有品牌产品的开发、高端超市、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人员借调与培训等方面的战略合作,可以进一步降低公司的采购成本、增强供应链管控能力、提高业务运营管理能力。
永辉还表示牛奶公司今后会派高管进驻永辉的董事会,且战略层面的合作探讨已经展开,今后双方会加强整合的供应链,电子商务网站也在筹备中。这个电子商务我觉得指的不是现在已经试点的永辉微店,而是一个全新的,主营可能类似于苏宁的超市频道,主打超市品类的商品。
儒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