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有投资者做过一个统计,就是2005-2009年这五年如果以沪深300成份股作为投资组合对象,五年下来的总收益是257.57%。而投资300主要消费的收益是491.29%,投资300医药卫生和300金融地产也有421.13%和419.86%的收益。
尽管距离这个统计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几年,但如果以五年或者更长的周期来观察A股的话,得出的结论显然和上面的数据不会有太大的差别。
这组数据显示的结果和其实美国的情况也是基本一样的,我们会得到什么启示和思考?
在美国那个更注重科技创新的国家,巴老尚且不敢投资科技股,而我们的A股市场却对科技股追捧有加,股民对讲故事比讲估值更感兴趣,这显然是错误的,长期下来也是会亏钱的。
大家结合下数据再看看我的持仓情况,会发现我选择的多是消费、医药和金融这三大类公司。汽车虽属制造行业,但也属于消费品;成大的主营比较杂,但也有医药和证券;安琪正往消费领域进军。
不太看好地产所以我一直没怎么关注地产股,不过现在地产龙头的估值也比较低了,万科、保利和招商市盈率都不到十倍,但怎么能涨起来我不知道。房价还会涨吗?户籍逐步放开会使房产需求继续增长吗?我暂时还不知道。
马上要注册制了,新股会成批的上,过几年市场会有超过5000家的上市公司。那些没有基本面支持的公司,那些毫无成长性的伪科技公司的下场可以对照现在的港股,它们大多会成为“仙股”,而流动性好、有竞争优势和护城河的优质公司会获得市场溢价。那才是定价机制更成熟的市场,我想这一天应该并不遥远了。
儒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