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一位进入法国宫廷的中国人

(2007-09-04 22:43:55)
标签:

人文/历史

分类: 历史记忆
        如果不是今天买了一本王海龙的《遭遇史景迁》,我完全无法想象有华人居然早在十七世纪就到过了法国、荷兰、英国等国,并且有人还是唯一相继受法王和英王礼遇的中国人!那时是中国历史上的清朝康熙年间,他使当时的法国人对中国文明大开眼界。

        从历史中好似是可以挖出不少稀奇事的,以现在人的思维几乎难以理解的事情;所以历史在我眼中的魅力总是无法消减。这位欧洲历史上首次从海上来访的华人名叫麦考·沈,出生于中国的南方,是基督徒。无论是对中华文化还是西方文化,他均有相当好的文化修养,因此作为一位返回罗马觐见教皇的传教士的助手随他去了欧洲。

        1684年,他到了巴黎。

        那时在欧洲人的眼里中国仍然是《马可波罗游记》中那个充满了传奇色彩的瑰丽国度,传说中精致优雅伟大的中国文明赢得了作为那时代西方文化先锋代表的法国人异常虔诚的景仰。

        所以,当沈先生来到巴黎,他(一个传说中的中国人!)受到了“太阳王”路易十四的邀请并接见。从现在的史料上我们可以看到,最令这位中国人感到震撼的是法国宫廷中吻双颊的礼节,而最令当时法国人感到神奇的是《墨丘利报》(世界上最早的报纸)上关于中国人用筷子吃东西的描述。连深邃机智的路易十四也难以按捺住他的好奇心,在庄严的宫廷接见中,他“创造机会兴致勃勃地伸长脖子去看这个中国人如何用两根小小的象牙筷子去吃那份特意为他准备的饭食”。很快,沈先生在法国的名声如日中天,不管他走到那里,都有大批的贵族簇拥相伴。

        不久,名声传到了英国。英王詹姆士二世亦接见了他,而且着迷于沈先生的优雅与丰采;这使得沈先生足以享受到一种了不起的殊荣:当时最著名的宫廷画师奉命为他画了像。其后他还曾受邀在牛津大学工作了几个月。

        沈先生应当是一位有着极高语言天赋的人;拉丁文水平极佳,熟悉法文,英文也学习得极快。1691年,满载着西学知识以及见闻的麦考·沈启程回国,但是在归国途中病逝。很可惜,上天没有给他机会写下自己的游历。

 

        数年之后,1694年,又一个传奇的“中国人”来到了法国宫廷,再一次轰动朝野。

       有所不同的是,这次,是一个女子。更传奇的是,她声称自己是公主,是康熙皇帝的女儿以及直系继承人。在她所讲述的故事中,她被康熙皇帝嫁给日本王子,不幸在路上被荷兰海盗所掳;这些海盗在途中又遇上了法国的船只。那时荷兰与法国正交战,所以法国人没收了船上的人、货,顺理成章的,这位“公主”也就流离到了法国。

        好一段神奇的故事,好一个血统高贵的女子!无怪乎当这女人闯入宫廷用磕磕巴巴的法语讲述完她的身世之后,这个故事立刻在巴黎社会掀起轩然大波。宫廷的贵妇们争抢着收养这位可怜的公主,尽可能地厚待她,负责任地担当起保护人的角色,使其享尽富贵荣华。(真好命啊~~现在那些穿越小说的主角不应该穿越到康熙时的清国去,应该穿越到康熙时的法国去……)

      这件事情如此轰动,自然也震惊了一些法国的“中国迷”;他们大约也是期望见一面这个“欧洲人在其全部历史中第一次听说及看见在自己土地上的中国女人”的,可惜公主身份高贵,他们根本没有这个资格觐见。可巧,有一位在中国生活了二十年的神父那时回巴黎述职,由一位贵妇引见,造访这“康熙的女儿”。事情似乎很显然地,这个女骗子要露馅了。

       结果倒霉的是那位谙熟中文的神父。他自然很轻易就发现了这公主不会中文,可是她却会用一种她坚称是“中文”的语言来回答他。这位中国公主向上帝发誓她说的才是中文,而神父说的根本不是中文。旁观者应该相信谁呢?不知道他们是否对着眼前这两张信誓旦旦的面孔作出思考,也许单就冲着她高贵的中国公主身份这点,人们就知道应当相信谁了。神父败下阵来。

       当然神父是不会甘心就此沦为一个人们眼中可耻的骗子的。他回家抱来了一捆中国书,请公主来读。他大概以为这个女子看见了中文方块字会张口结舌吧,可是结果这位公主见了书,一点也不含糊地诵读起来了——读的那么煞有介事,充满了信心与自鸣得意。宫廷中并没有第三个懂中文的人,单凭这情景,谁会去相信那个号称懂中文的神父呢?这女子仅凭声明她是一个中国女人就够了!(可怜的神父!)

        随着后来回法说中文人士的增多及真正中国人的到来,真相终究是无法隐藏的。在1690年代后期法国作家勒孔德写出这件事的时候,这个女子仍坚称自己是中国人,虽然那时已经没有人再相信她的话。勒孔德在书中感叹,他从没发现任何一个人在把自己认同于另一种文化时像她那样执着及令人难忘。她对中国文化几乎一无所知,但是她把自己放入了那时法国人盛行的假想的中国社会中,就如此轻易地成功了。

      可是,这个法国女人好好的为什么要说自己是中国人呢?后来她说,她曾是一个贫穷得一文不名的法国女人。如果她是一个法国人,没有人一个人会关心她一下;可是当她一旦变成了中国人,便一下福星高照,什么好运都来了……

      

        为什么我要不厌其烦地把这个故事复述到博客上来呢?我是太惊异了吧,华人,在历史上,居然曾拥有过如此神奇的地位!而想到后来华人在海外的遭遇,想到如今国人对洋人的稀奇,怎不令人顿生“沧海桑田”之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奇谈怪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