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凉好个秋

(2007-09-05 19:26:56)
标签:

随笔/感悟

         一场秋雨一阵凉。
         这几日,阴雨绵绵;似乎应当赶快换上长袖才是。然而我照旧着着短袖,深知过了这几天,少说还有两个月的热天在等着我。
         我喜欢这夏末的凉,虽然每年初来的秋风总是令我莫名地伤感。江南之外有没有如此的风呢?润润的,有淡淡的水气在风里;如果她有色彩,应当是淡淡的三青中渗着缕缕的三绿,半透明的,轻轻的;如果她是一首诗,一定是哀而不伤的,这风里有着童年夏夜在春凳上数星星的味道,有着少年晚自修时偷偷溜出教室看着松枝在风里飘摇的记忆,所以遇上她的时候,永远有伤感在心中,可是还是不愿离开她的。
         而这凉风能伴我几日?
         是数数往后的日子,我是不是在离开某一片温沃的土壤?
         这不是,回头时的留恋吧?
 
         一直在读书。
         是不是还以为古代的男人可以随心所欲三妻四妾呢?其实不是的,我国一直都是一妻制。从秦汉到明清,法律都禁止有妻再娶。妻之外,所娶者均为妾;而且在法律上,娶妾原只准施行于贵族大臣,直到明律中才正式规定:庶人于四十以上无子者,许选取一妾。
         是不是都觉得中国古代严重的男尊女卑,而西方有尊敬妇女的传统呢?其实不是的。1558年英国著名宗教改革家约翰·诺克斯曾在自己的著作中公然写到:“女人凌驾于男人之上……是比自然界的畸形怪物更可怕的事。女人天生软弱、愚昧和缺少耐力,……倘若女人统治男人,实际上就是……愚人管理智者,这是……对上帝建立的人类秩序的破坏和亵渎。”伊丽莎白一世登基两年后,一位外国来使还因为与女王直接讨论重要问题而受到大臣的责备:“那么重要的事情,以一个女人的知识是无法理解的。”而清朝的外交官陈季同曾在他的一本法文著作中针对欧洲人书中往往出现的中国女人“无知奴婢的可怜相”写到:“中国女人闭门不出,使人们没有机会对她们品头论足。但……她们发挥着强有力的作用……她们的建议往往比男人的决定更加深思熟虑、更加审慎和明智。”这位老爷并不是支持男女平等、女权自由的激进人士,只是站在普通的中国文人角度描述一下中上层的中国女性,他同样不赞成女性参与政治:“她们热爱真和美……然而,真和美与政治毫不相干。但愿女人离政治越远越好……” 
         是不是都明白“夫有再娶之义,女无二适之文”?会不会从没注意过那只是一些主张,而社会的实际法律规范呢?《九朝律考》卷四引董仲舒《春秋决狱》说:“夫死无男,有更嫁之道也。”《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问答》中规定:即使妻悍,夫也不能随便打她,打了就要治罪;夫有淫行,杀之无罪。而且早在汉律中即已规定:妻子离异时嫁妆和自己的资产可以全部带走。后世除元明外均延其制。分家时,妻家之财也不在分限;同时,实行夫妻财产共有制——以前龚鹏程上课的时候顺带提到过这点,我记得他用了一句话描述这点:“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现代的女生是不是又可以开始理直气壮这么说了?嘿嘿~)。
         以上的材料很多都是从龚鹏程教授的《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中引来的,这本书中一些内容是曾经我学校的讲座。我开始回忆学校的生活,一边向往开学后的生活,一边不愿那么快开学。
         某种不安在心里徘徊,消遣它的方式是不断地读书,比如那本《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或是昨日的《遭遇史景迁》,等等。不再看一些轻松的小说,因为这时候反而是那些貌似沉重的书籍更能……使我宽心和安宁。不断地看,不断地看,不知不觉中看见书越堆越高,闭上眼,问自己:
         为什么要不知疲倦地去了解这么多呢?
         了解的越多,以往在课堂上学过的知识就越虚妄;人也不可避免地陷入某种庸人自扰似的痛苦中。
         我是不是失去了描述自己生活的能力?每次打开博客的时候总希望记下这一日来的感悟与思考,可是很久很久以后,又只能无奈地关闭界面,或是简单地把书上无关紧要的内容摘下来。唯感到心上压着沉甸甸的大石般的空气。   
 
         暑假里,大多数时间我在玩失踪,更令我沮丧的是有人居然和我一样玩失踪。你,是个好同志吗?是的吧。错在我不该还记得你已经忘记的事,于是不管什么事,在我这里都太重,在你那里,又仿佛轻飘得如鹅毛。
 
         还是有人可以七拐八歪地找到我的,那,都是有着深厚革命友谊的老同志了。见面了以后照例找个喝茶的处所坐下来一通胡侃;曾经我们说的是什么呢?高考吧,也许,还有同学们的八卦事,谁和谁又怎样了……现在呢,谈房价,房型,专业,找工作,结婚,还会以阿姨般的口气谈起天涯上那些嚣张的90后,感叹我们的青春不再。也谈明星,谈现在在听的歌、看的电影,可是怎么都谈不到一起去。我们的轨迹正在错开。
          那天遇到的两个朋友都是对未来比较有规划的,昨天还见了一个朋友,她的大学生活比较正常,聊着宿舍的生活,一房间热热闹闹的欢笑,我听得也起劲,可是没有切身的体验,也难有共鸣,只是听故事一般。那样的生活对我而言总是有着淡淡隔膜的,正如我说起自己的学习生活的时候,她也只是微笑地听着。我们的谈话不时出现短暂而难熬的寂静,于是半真半假地低头端起杯子喝咖啡,眼光扫向身旁的落地玻璃窗外,那里是市中心商务区,整个城市最繁华的地带,现在看出去,却是——重新整修的大楼和拓宽的马路,民工与路上的行人一样地繁忙,屋顶上不断有长长的绳索垂下巨大的照明灯——仿佛一片大大的杂乱的工地。
          那天窗外时不时的下雨,这是今夏第一场带来凉意的雨吧。很快,月饼会陆续上市,又有广式月饼在人家之间送来送去,母亲是不是还记得买一些苏式的月饼在自家吃?很快,阳澄湖的大闸蟹也会出现,父亲是不是还会和他的朋友一起跑东跑西为品尝一次正宗的阳澄湖大闸蟹?很快,楼下花园中的金桂又会爆发出肆意的芬芳,父母是否还会如往年一般,在每个傍晚散步去树下?不知道,唯一确定的是,那个时候,我已离开……这个城市,这片水土……
 
 

天凉好个秋

 

天凉好个秋

天凉好个秋

天凉好个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