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聪明的阅读者?

标签:
读阳志平著《聪明的阅 |
如何成为聪明的阅读者?
——读阳志平著《聪明的阅读者》有感
作者开篇一句话吸引了我,“世界何窄,方册何宽。愿你一生,好书常伴,心流常在。”人生漫漫旅程,有书为伴,不会寂寞,不会孤独,不会迷茫,因为书籍会给你慰藉,引导情感,激励前行。或许,这也是诸多阅读者喜欢读书的原由。
阳志平有很多身份,是学者,是作者,是图书策划人......让他自以为傲的是读书人。敢自称读书人的人,必然要有几把刷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能传道受业解惑也,敢把自家心得感悟“抖搂抖搂”,不现眼,有真货,这样的人,姑且称之为读书人。
《聪明的阅读者》,作者定义为一本谈论阅读方法论的书。全书分为三部分:分别是阅读的科学、阅读的技法、阅读的选择,分别解决“何为读”、“如何读”与“读什么”三大阅读难点。我个人拜读之后,整体感觉还不错。作者把阅读这件事儿,算是给整明白了。有时候读者读书的时候,真还没想这么多?读就完了,读完就忘了。经过作者这么一点拨,算是入了道儿了。既然入了阅读这门的道儿。咱就说道说道。
阅读的科学——如为读?过去我们形容读书人: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好像读书人,“读尽天下书,识尽天下字。”过去就那么几本书,加上刻字印刷比较困难,所以读书人就那么有数的几百上千人。如今是信息爆炸时代,海量信息,扑面而来。读书的门槛低了,但阅读能力的要求高了。于是作者尝试构建了阅读的系统模型,分为阅读者、文本与情境。阅读者,好理解就是正在阅读的人。作者将阅读者分为三个层级:困难的阅读者,患有阅读障碍的人;熟练的阅读者,能够正常阅读书籍的人;聪明的阅读者,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远超同龄人的阅读者。那么什么是文本呢?概括的说就是读者要处理的信息统称为“文本”。作者划分为信息型、叙事型、美感型三大类。需要指出的文本不仅限于图书,而是以图书为主,兼顾论文、幻灯片、代码等文本类型。什么是情境?就是客观环境的主观体验。
阅读的技法——如何读?想要成为聪明的阅读者,必然要在数量上和质量上有所突破。如何突破呢?就要讲究方式方法。作者修炼出一套系统阅读法,主要分为:文本阅读、抽样阅读、结构阅读、主题阅读与卡片大法。文本阅读,就是逐字逐句慢读与反复阅读,讲究细细品读,反复琢磨,侧重与作者对话;抽样阅读,就是带着假设阅读,将整本书看作不同的文本单元,尽情假设,推翻论证,二轮抽样,二八原则,循环往复;结构阅读,带着框架去读书,就是将文本分为信息型、叙事型、美感型三大类。其中信息型文本主要包括思想实验、符号思考、实验科学、计算模拟、田野调查;叙事型主要包括幽默叙事、故事叙事;美感型文本主要包括文采美感和视觉美感两大类。
阅读的选择——读什么?面对书山会海,总要学会选择。方向对了,道路对了,才不会做无用功。作者的系统选书公式:图书价值=内容品质+版本价值+社会评价+内在动机。作者是个有心人,非要读者都变成通识千书的智者,于是从知识的知识入手,开始谈论如何理解世界、理解历史、理解时代、理解社会、理解组织、理解家庭、理解人性、理解身体、理解信仰,最大限度囊括所要涉猎的必读书目,构建个人系统阅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