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篮球小说杂谈 |
分类: 篮球小说 |
(啊呀,落了这一张,这一张很有意思呢,这是在胜子和红头发的人中间的一位,忘了忘了)
老蔡
老蔡也是这里的“老人儿”。
他一米八的身高,留着个平头,下巴上略微有些许胡子茬,打球的时候总是眯缝着眼睛瞄着篮筐,喜欢在跑动中跳投。
老蔡大概刚二十出头,总是穿着条拆掉了红裤线的旧警裤,脚下是一双白边儿黑面儿的“三紧鞋”。这种鞋在水泥地上非常滑,而且跳起来之后很震脚,打球并不合适。其实在那个时候,穿这种塑料底布鞋打球的人并不少,但是真正打得很好的人绝对不多。老蔡无疑就是其中打得最好的一个。
在这些长年来打球的人里,也只有他,我知道是干什么的。因为我在当时城里一个最大的商场见到过他。
九十年代初的时候,还没有商场这个名词,都叫第几第几百货商店,老蔡工作的那个地方叫哈尔滨市第一百货商店,人们习惯地叫“哈一百”。
我还记得那应该是这个城市第一个有滚梯的商场,这可绝对是城里的一件大事。第一天开门的时候人满为患,尉为壮观——连我都来了——所有人都兴高采烈地挤在滚梯上,滚梯立马朝反方向滚去。
现在的商场规模当然越来越大,北京这种大都市都开始一大片一大片的建在一起,不叫供销社大窝棚了,改了个洋词儿叫“Shopping Mall”!
世贸天街,天上天天演星球大战
北京金融街购物中心,东西可贵了...停车不要钱倒是
90年代的哈尔滨道里秋林商店
时尚的年轻人绝对不到卖LV的Mall里去买微波炉——虽然那就在楼下,买电器一定去国美,买个牙膏、手纸的都一定要去家乐福,买个浇花的小水壶都得堵俩小时车去宜家,买个盗版光盘都得到中关村找个认识的,买一箱方便面都恨不得跑到远得都能看见燕山山脉的“工厂店”——不是会员还不卖给你!
这就是时尚得有点傻乎乎的现代生活。
作为一个时尚的年轻人,我碰到过一件困扰。
我有一双“Made in Italy”的“Clanks”,鞋带断了,所有的北京知名的大商场我几乎都去了,居然愣是没有买鞋带的!到后来,几近愤怒的我基本上都有点好信儿的心态,到商场就问——鞋带地卖?售货员小姐涂满CHANAL的粉脸上一脸茫然,鲜红的“美宝莲”小嘴一张,一股“DIOR”的香风喷上我的雷鹏蛤蟆镜:“据说顺义县城那边有个叫百货商店的地方……”
就是这个服务员!
后来我去了一趟秀水街,花了二百块钱,买了三双“Clanks”,外加一个“LV”的钥匙包。我得出一个结论,如果一个现代都市的时尚青年鞋带断了,最好的办法就是——佯装买鞋的时候从商场顺一根。
老蔡就是那家叫做“哈一百”商场的保安。
而在故事发生的那个时候,保安也是件不错的工作,不像现在,一说保安就让人联想起金碧辉煌的洗浴中心,一字排开的黑风衣大墨镜,一张嘴就是“哥!洗澡啊?”
也许老蔡他们那个时候挣的钱并不多,但是也足够花销了。毕竟不像现在,人人都要住号称德国建筑的大筒子楼,要开一个月降一万还好意思说是“经济型”的小轿车,要当欠银行一屁股债还标榜自己是中产阶级的“非常男女”。
老蔡跟我点了一下头,我往边上挪了挪,他在我旁边坐下,从怀里摸了根“大前门”塞在嘴里,一回头看见打牌的几个人,说了一句:“胜子,你咋没上呢”?好像忽然间又吃了一惊,那大大喇喇的声音一下变得恭谨:“啊?大昆也在这呢啊!啥时候……啥时候过来的啊?咋样最近,挺好啊?”
“啊,还行吧,我来有一会儿了。”
一个沉稳的声音。
这个叫大昆的人看上去有二十四五岁,剃了个那时候很流行的方寸,头皮青亮,透出几道白色的疤痕,也不知道是刀砍的还是石头砸的。
他穿着一件有点半透明的黑色短袖真丝衬衫,一条灰西裤,光着脚丫子,趿拉着一双塑料拖鞋,此刻正盘腿席地而坐。他似乎并不喜欢太多讲话,声音很低沉,语速也很慢,眼睛里总是闪着种冷冷的光。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大昆,他是跟“胜子”一起来的。
“胜子,你跟他们打球去吧!我就不玩儿了,边上看会儿。”
“咳,跟那老虎那虎B玩意一伙,还能赢球吗?哈哈!”
随着这爽朗的声音,一个高大威猛的身影站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