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史的少年

(2012-10-08 19:29:12)
标签:

旅途

文化

分类: 手写书

    http://s6/middle/45b93029gcb8a90b628b5&690


《亳州晚报 蒙城周刊》2012-7-25

《许昌日报》 “春秋楼”副刊 2012-8-18

    嘈杂的火车上,一个胖乎乎的小孩儿拿着精美的智能手机在看电影。又一个“富二代”90后,我这么想着,忍不住瞥了眼他手机里播放的画面--是《功夫熊猫2》。

    他好像注意到我扭头看他,嘿嘿地笑着把耳机递过来,问:“你看么?”我拿起他的手机看着,他就低头翻看手里的书——《先秦制度史》。是高教出版社的,全国研究生通用教材。

    “你学这个专业?”

    “不,我在某大学学经济,平时喜欢看看历史。”他说出了一个坐落在海淀区的工科大学。

    一个93年出的大一新生,一个在工科大学学经济的小孩,对历史,了解几分?我不禁纳罕。

自觉不是文盲,忍不住和其聊起来,他谈读《左传》的心得,我聊看《水浒》的体会。当说到了蒋勋先生对《红楼梦》的解读时,他仿佛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原来这样的形容词来描述一个醉心于自己爱好的人,不过分。

    讲“红学”,给我说庚辰本和己卯本的区别,我真要抱拳以表达敬佩之情了。多少人,能正儿八经地讲讲红楼百年传承下的版本?讲三国,给我评述《三国演义》对《三国志》做了多大的篡改和演绎。讲“总角”,讲“垂髫”,讲汉字里流传许久的美丽词汇——这些渐渐从我们生活里散逸的词语,经过他的提醒,一一浮现出来——上次遇到这些字眼是什么时候?是高中《语文》教材里的一条注释?是《读书》杂志里的一篇小文?

    渐渐地,邻座的乘客为他的讲解所吸引,大家都为遇到这么个学识渊博、口才精彩的小男孩感到好奇和惊喜,一起听他谈古论今。有人忍不住问,“嗨,你是北大的么?”他憨厚地笑了笑。

    他说自己也练字,极其认真地告诉我:“姐姐,你知道么?字,也是有骨的!拿着写好的毛笔字,对着光线,可以看到每一笔画中间颜色最浓处有一条细细的痕——那是一个字的骨。”

    “你哪来的时间读这些“闲书”、练字啊?”我忍不住发问。“我每天留出4个小时啊——熄灯前,晚饭后,我也不喜欢玩游戏,也没心思追女孩子。”

    在北京,那个喧哗躁动的大城。一个十九岁少年的大学生活,竟然可以如此这般不同——不同于别人,亦不同于我的想象。

    他说同学们晚上打游戏时,自己就在读史、练字。在洁白的宣纸上抄写《文心雕龙》。说这话时,他像一头捡着蜜的小熊,高兴得手舞足蹈,说:“你知道么?那字真美!”

    我信,一个对史学有浓厚兴趣的人,一个发自内心愿意研究被风尘掩埋的过往的人,必定是一个热爱生活、忠心于美的人。

    我从来觉得男生应该学一肚子理工农医,曾认为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繁琐的机器,等待他们拆分、组装、维修。他们是不适合对文科有过分的偏好的,那会玩物丧志般消磨一个男子汉应有的理性和冷静。可现在,我的观点发生了改变,就如我对他说,你改变了我对90后的看法啊。

    你穿着嘻哈的T恤,看功夫熊猫,这都掩藏不了你内心的一席古衫,仿佛渗透着自北魏传下来的气韵。你讲《论语》,让大家听得入迷;你口中的史书,行行间都有惊叹号。你肯将自己鲜活年轻的时间交付给无垠的书海深渊,你能静下心来如老僧入定般枯坐几小时只为抄写一份完整的碑文。你说“国可以断,史不可断。一个国家的人不知道继承国之经典,文化之不幸犹如是欤。”你迷上美学,便立志要把水墨和书法都研习好。我几乎是感动着听完这些话的。好像有人在大荒野中汲水,一趟趟跑来,喂给不相干的人喝,那种济世的情怀,让人对这荒凉的世界,顿时多了许多期许。

    面对这样的少年,我怀抱着满心异样的温暖,好像看到满篱生气勃勃照眼生明的黄花,而这样的花色和蓬勃,只允许我们致敬,不容许我们亵渎。我感到,我们的文化,是不会因为各种抄袭、山寨、低俗而消亡的,比我们年轻的一代人,是自有他们的气魄的。

    历史,从来都担负着导师的作用,它教会我们如何用智慧、用言词、用弦管、用丹青、用静穆、用爱,一一对这世界作其圆融的解释。如同这读史的少年,比起那些面对华夏千年文明几乎是目盲者的成人,他,更爱这个世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扬州慢
后一篇:夜航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