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综合征的针灸治疗思路与方法
(2009-11-13 15:01:56)
标签:
干燥综合征针灸治疗三焦经思路与方法健康 |
分类: 论文随摘 |
干燥综合征以女性患者居多,是国内发病率逐渐增高的一种疑难疾病,发病初期由于仅见少数不典型症状如口干欲饮,目睛干涩,或关节不舒等临床表现,患者往往不易重视,医生也不容易准确诊断。因为患者的“干燥”症状较多,中医临床上多着眼于“阴不足”为主以辨证施治,单独用针灸治疗的报道尚不多见。
针灸是否可以治愈这个疾病呢?通过长期的临床治疗观察和治疗,笔者总结出了四辨统一经、针刺三部行的辨证治疗思路和方法,不仅疗效确实,也为针刺治疗本病开创了一个新的途径。此种治疗方法已经验证过数十例病人了,总结的文章发于《中国针灸》,并被译成英文转载。
四辨即辨燥、辨津液、辨经络、辨舌脉,统一经即病位统一到三焦经,取穴以手少阳三焦经的穴位为主。针刺三部行即采取进针时从天、地、人三部逐渐深入,由表入里,激发经气。因为干燥综合征的症状涉及到全身,病程漫长,所以从多角度进行详细的辨证是阐明病理机制的先决条件。针刺治疗本病,避免了长期服药的问题,但是患者数月或长达年余的针灸治疗,需要避免针灸刺激本身给患者带来的痛苦,需要精究操作方法,将针灸治疗的痛苦完全消除,让针灸的刺激成为治疗的一种享受,针刺三部行的针刺方法,刺激量适中,针治过程中患者均有舒服的感受,成为本病患者能长期坚持针灸的重要前提。
《内经》有“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的精辟论述。《中藏经》有“三焦者,人之三元之气也,号曰中清之府。总领五藏六府,营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也。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也。其于周身灌体,和内调外,营左养右,导上宣下,莫大于此也”的阐述。根据经典的指导,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四辨统一经的辨证思路,将针灸治疗的重点定位于三焦,取穴以三焦经穴为主进行治疗。不仅为针刺治疗干燥综合征这种难治疾病增添了新的思路和治疗方法,其疗效也得到了大量病例的验证。足见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之所在。
在针灸临床上,注意到一些便秘的患者,取三焦经的外关、支沟等穴为主治疗,有的患者在便秘的症状消失后,原有的口干常欲饮的症状也同时治愈了。肥胖伴便秘的患者,取三焦经穴为主治疗后,大便通畅,同时体重有所减轻。这也是从调整手少阳三焦经上寻找到治疗干燥综合征突破口的另一重要启示。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验证了这种推断的正确性和实际的临床疗效。
针具的选择上,笔者观察了31号(0.30mm, 直径,下同)、32号(0.28mm)、34(0.23mm)号三种不同直径的毫针在针刺治疗上的操作,结果显示34号细针患者较容易接受。在针刺手法上,观察过轻、中、重三种刺激方法治疗后患者的反应,表明轻刺激加天地人三部行针手法确能使患者在治疗时能达到充分放松,许多患者还能描述出在三部行针后全身的舒适反应。因手少阳经脉属三焦,络于心包络;手厥阴经脉属心包络,络于三焦,其循行部位表里相合。三焦为脏腑之外卫,心包络为心主之宫城,三焦气顺则宫城安,宫城安则心主之神明不受干扰。尤其是本病以女性患者居多,治疗施术采用天地人三部行针手法,轻刺慢捻,并根据患者针后得气的反应随时调节刺激量,做到调三焦之气而不扰乱正常的脏腑气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