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烟雨里的乡愁

(2007-03-14 08:48:21)
烟雨里的乡愁
By  xiaoqiong 发表于 2006-12-27 16:57:00 

烟雨里的乡愁

 

每逢春天,在烟雨中走过的时候,我便会袅然升起一股乡愁来,特别在那些江南的小镇上,虽然我的故乡与江南无关。前年春天,我去江西的小镇,一条清澈的河流沿着小镇潺潺的流动,两边是起起伏伏的山丘、稻田,临水而居的房屋是有些年月的老房子,老房子是那些黑灰的燕子瓦,白色的石灰粉墙。我跟随着朋友坐在乌篷船上,船老板用木橹荡起水响。一路的烟雨缠着,那些若胭脂粉样的雨,落在或跨或卧的半月似桥上,落在缓缓移动的杂色雨伞上,落在初绿的树木上,落在那鳞鳞千瓣的燕子瓦上,像敲着黑白的琴键,那不言而至的乡愁象烟雨一样在心上弥漫着。在烟雨中里,有一两声清脆的鸟鸣悠远而过,让人更添几分归绪。
     我喜欢江南的山水和那份水墨画如烟似雾的意境,喜欢江南那一种轻愁淡忧的感伤,我不是江南人,但是写过数首以江南为名的诗,弄得朋友都以为我是江南人。我喜欢在江南的山水间旅行,在一片青山绿水间看到一处处燕子瓦菲覆盖着白墙的古老村落,虽然在四川常常也能见到那种燕子瓦的房屋,总觉得不如江南的那样有味道,也没江南的那般惹人生怜。每见到江南的燕子瓦房时,那无名的无边的乡愁便会在心中涌动,那是有宋词样感伤的疼痛,那是一种生命深处不可言传的隐痛,像我读着秦少游的词或是范成大的诗一样,那种感觉是烟雨的黄昏中,让一个漂泊在外的人不断想起童年的故乡,不断在声声鹧鸪里有了回归家园的念头,不管那家园是心里上的还是地理上的。对江南最初的认识在唐诗宋词中,在陈逸飞吴冠中应天齐的画中,他们的画与诗总是那样深刻的呈现了江南村落的封闭与凋零,在里面是一片浓得化不开的乡愁,那是一种思乡的病,读着他们,这种思乡的便传染给我了。
     暮晚时,我跟随朋去他们村里一座古庙,沿青石板在雨中踏步而行,那庙里只有三个尼姑。我们刚到寺门的时候,寺院的钟声响了起来,惊起了树林里几只鸟只,留下一串长鸣,烟雨的薄暮,古寺的钟声,连同一两声清脆的鸟鸣,还有两三个看透红尘的尼姑,这时烘托的是一个宏大的乡愁场景,唤起我对故乡四川的眷恋,望断天涯,望得那烟雨迷蒙。一直喜欢中国古典的诗歌,但是中国的诗歌是一种乡愁的文化,它是中国诗歌最为亮丽的风景,是中国文化的根。中国文人们常常把自己的灵魂浸泡在乡愁的烟雨中,成为中国文化一道无法医治的病,这病又一代一代的传染着中国的文化人,他们在自己的诗中一次又一次低吟着。李白、张继是这样,姜白石、温庭筠是这样,马致远、李商隐还是这样,白先勇、余光中更是这样。
     当我在江西一见到那些烟雨中的燕子瓦房时,我便想起故乡老屋的屋顶。那些燕子瓦房是中国任何一个文人想象中的家园,不管你是不是江南人,也不管你居住的地方有没有这样的燕子瓦房。但是在烟雨中你见到它们,你都会有一种家的感觉——你会想起那些乡居的日子,那乡土的气息,比如五月的菖蒲与艾叶,三月的车前草与上坟时的灯笼,九月的桂花与茱萸,或者是那线装书与老花镜,青瓷釉质与黑陶木碗,骑牛的牧童与庭院的栀子花。它们如同那屋檐的燕子瓦一样,整整齐齐的排列在你记忆中的乡愁中,那些斜斜的雨不断的敲打着。它们现覆盖了每一个中国人心里想象的故乡。
     我跟在朋友的背后走着,雨还是那样无声的笼罩着村庄,那些浸在雨中的燕子瓦房无言站在我的面前,在它上面有几株青草径自绿着,在烟雨中艰难的生长着,一点点浸入我生命中,成为我无法遗忘的一部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