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互联网 |
承认与否,张朝阳都是中国互联网的一个符号。
说sohu没有战略是片面的,有时候收购本身就是一种战略,象GE的不断并购,而在收购目标的选择上,sohu的眼光向来都还不错,无论是焦点,还是go2map,只是收购之后的整合方面没有显示出应有的成效,因此难免招人诟病。如果总是能有这样的眼光,sohu退回成投资公司,成为中国创业者的教父,其实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只是这样的投资是没有长期预期的,所以sohu指望这个让自己获得一个较高的股价是不大现实,也许是对这个有清醒的认识,张朝阳在不同的场合都表达过不在乎股价的看法,这也未必就是一种“酸葡萄”心理。
从sohu来看,张朝阳不是不够聪明,而是聪明得有点过了,所以sohu的转型和跟进的速度都很快,反过来这就导致了sohu在任何一个领域的积累和深耕都不够,聪明的人总能看到太多的机会,聪明的人也太容易在低潮中找到新出路,但就是不能坚持。聪明的人也很懂得善于利用资源,包括媒体,但是久而久之就容易给人留下不厚道的印象,过多的媒体曝光除了能让更多的人知道sohu之外,更多的让人感觉到不厚实,在中国,违背中国人的传统是非常大胆的行为,新鲜过后,难免自然开始抵触。
张拒绝不用所谓的空降兵绝对是最正确的,在互联网领域,绝对是西学为体,中学为用,模式可以来自美国,但是操盘绝对应该是中国人。近代以来,中国一直在试图理解西方社会的自由平等民主,理解基督教,理解宪政,中国人虽然还无法设计出这样的社会制度,但是已经可以理解西方,但是西方已经没有兴趣了解正处在转型中的痛苦的中国人,自然就无法了解中国人的想法和需求,而偏偏互联网的用户群是极大异构化的全体大众,这和有着差异不大教育背景,共同的宗教信仰的美国国民是完全不同的。不是说老外的ceo不能管理好一个团队,因为这个团队可能会相对同质化,而是说他无法掌握中国网民的需求,因此在中国作互联网,一定要是精通中国的人精-象张朝阳这样。
但是很不幸,sohu还是落后了,看着那可怜的股价-尽管张表示不看重-很长时间都没有突破20,但是对于一般公众而言是要看的,投资者也是要看的。即使这样张依然能保住自己的ceo位置,确实显示出了张的功力。如果我们作一个大胆的假设,有一天张离开了sohu,sohu会怎样?是会维持现状,还是会连这点收购的眼光也没了从而变得更糟,还是会从此飞黄腾达?
事实上很可能会更糟糕,尽管我认为很多人可能会比张更适合带领sohu取得更好的业绩,但是资本可能不会给任何一个继任者象张这么长时间的一个机会,而太短的任期无疑会让新的ceo行为继续短期化,期望sohu成为一个定位和战略清晰的企业的可能性因此更小。
其实,张是一个非常适合的ceo,也许他还需要更精悍的一个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