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市初中统考作文题目谈记叙文谋篇布局(一)
(2013-01-30 19:11:56)从本市初中统考作文题目谈记叙文谋篇布局(一)
初中的期末考试结束了,我得知,初一的作文题目是:我最喜欢的一堂课;初二的作文题目是:留住这美好时光。
应该说,这两个作文题目出得水平不低。初一第一学期,学生们刚刚开始写600字以上的作文,《我最喜欢的一堂课》依然是“难忘的一件事”的延续,因为字数的增多,学生应该有更多的细节上的描写,写出自己喜欢的环节。初二作文《留着这美好时光》则凸显出比较大的难度,甚至,它即便是中考作文,也会使一大批学生发愁。这篇作文,难就难在要求学生写时下的美好瞬间,可以是几个片段,可以是一个片段,不知道从哪里说起。这跟初一作文的“题材固定”有较大的区别。
从这两个作文题目,我想到的是,初中记叙文的谋篇布局的两种方法:一种是最常见的叙事方式,“层层深入式”;另一种就是“内容并列式”,也就是我常给学生们讲的“总分总并列段”。在我的作文家教班的最后一个月,我分别对初一班和初二班有重点地进行了训练,甚至,我试图去“撞题”,遗憾的是,我撞住了范围,没撞住题目。
说句题外话,本学期,我讲初中作文撞住了三个作文题,都在金华或7中的月考中出现了,学生们反映还不错。第一个是以“温暖”为话题的作文,原题撞住;第二个是“第一次XXX”,题材撞住,学生们反映,在我课堂上的作文,稍微改动,搬过去就可以了。第三个是“初中生活新感觉”,初一的学生说几次作文呢,都可以用上我教的内容。可惜,撞作文题目,就是蒙大天,瞎驴撞槽,越是绞尽脑汁,越是枉费心机。不如带着学生撞题材,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现场发挥。
先谈一下《我最喜欢的一堂课》的写法,它显然倾向于记叙文的第一类叙事方式:层层深入式。这种文章结构基本有以下五部分,开头:开门见山,入题;第二段,概括事件开端,交待叙事背景,展开记叙文的几个要素;第三段,叙事的发展;第四段,故事的高潮,亦即这节课,你喜欢在何处或令你喜欢的一些因素;四五段,照应开头,扣题,抒情。
此类的作文,说难写真不难,说容易真不容易。因为写出自己对某节课的喜欢,着实不容易。首先,这节课必须有特点,否则你肯定不喜欢。其次,这节课既然有特点,就必须有细节描写,如果没有细节,就表现不出值得你喜欢的内容。第三,你怎么喜欢,必须有心理描写,写不出你喜欢的心理,叙事就难以达到高潮。第四,既然有“最”,就要有比较,在首尾中要表现出来。
因此这篇作文的细节很重要。要想得高分,行文必须生动。
唉,这篇作文,其实并不复杂,我看了一下自己的备课资料,本学期,我竟然教五年级的学生写过类似的作文——《一堂有趣的XXX课》,一些范文,稍微换一个角度,就能成为“最喜欢的一堂课”。下面是三篇范文,有心的同学,可以发现两篇作文中的异同之处。
一堂有趣的作文课
一提起上作文课,同学们的头都大了。写了这么多作文,脑子里似乎再也挖不出什么东西来了。
上课铃响起,杨老师笑眯眯地登上了讲台。老师正说着:“这次我们作文的题是……”却猛地打住了话头,问杨青:“你怎么了?”同学们好生奇怪,一起扭过脑袋盯着杨青。只见杨青把头埋在臂弯里,过了好一会儿才抬起头来。她的脸涨得通红,像是发烧了,头发也很散乱,眼睛似乎也睁不开了。她有气无力地回答:“老师……我的头有点疼。”
老师见杨青执意要上课,只好无奈地慢步走上讲台。登上讲台,老师又变得笑眯眯的了,好像刚才什么事都没有发生。我们正在纳闷,老师便替我们解答了:“这次的作文就以刚才的这幕情景为题,写一篇赞扬老师对学生的关怀的文章。”不少同学都再次回头去看杨青,只见这时杨青已经没病了,她正好端端地坐在那儿,会心地向老师笑着。同学们立刻像炸了锅一般议论开了:
“原来是假的!虚惊一场!”
“老师真厉害!这样一来,作文就不愁没内容了。”
“她们可真是演戏的好手!”
在这之前,老师曾为我们不爱写作文费了不少脑筋,没想到这次居然成功了!这节课让同学们讨厌的作文辅导课变得有趣了起来,使一些对作文毫无兴趣的同学突然对作文产生了兴趣。而且经过了这堂课,也让我懂得,生活中许多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能成为写作的内容。正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嘛!
一堂有趣的数学活动课
“丁零零.......丁零零”一阵清脆的铃声响过后,同学们鱼贯进入教室,并静悄悄地等待严老师来上课,但同学们心里却异常兴奋,因为老师说今天要上一堂数学活动课,而且是全县的公开课——可数学哪来的活动呢?
随着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严老师面带笑容地走进教室,神情愉快地对大家说:“今天我们上一堂活动课,内容是:对称图形。请看图。然后想想,图中发生了什么事。”接着,老师向我们大家展示了电脑动画图片。看完后,我即高举右手,老师叫到了我。面对教室后面的许多听课老师,我仍然平静地说:“是蝴蝶和树叶的对话。蝴蝶说,它与树叶是一家人。”“同意!”同学们喊道。老师接下来说:“是的。蝴蝶和树业都是对称图形中的成员。同学们还可以折折自己手中的‘蝴蝶’、‘树叶’,看看有没有什么发现。”
班里顿时鸦雀无声。过了好一会儿,贾巍巍打破了这沉寂的气氛:“被折过的‘蝴蝶’、‘树叶’中间有一条痕迹。”老师说:“对!在我们数学上把它称为对称轴。”说罢,又让我们看了四幅建筑物图片。同学们发现都是对称图形,而且很美丽。
然后又给我们看了一件对折着的作品。让我们猜是何物品。有的说是酒瓶,有的说是花瓶,也有的说是乒乓球拍。老师把作品展开让我们看,原来是花瓶罢了。
接下来,老师还让我们自己动手剪对称图形。我原先想剪的是大树,可因为种种原因只能改成箭头了。轮到我展示“杰作”时,已是第三位了。有的是剪刀,有的是两颗爱心,有的是红双喜.......
老师还在花瓶上贴了一朵花,而且也是对称图形。老师还让我们学做一样“对称图形组合”。我做了一张桌子,把箭头贴在桌子上,作为“对称图形的组合”拿到上面去展示。
快乐时光过得快,这节活动课也不例外,因此很快就过去。但使我刻骨铭心,因为它太有趣了。
一堂有趣的实验课
自然课上,施老师神秘地说:“你们信不信,我会变魔术,能把一杯很脏很脏的水变得干干净净?”同学们直摇头,我半信半疑。
正说着,只见施老师拿出一只烧杯,灌了点水,又往水里撒了点土和木屑之类的脏物,轻轻摇晃了几下,那水就变得又黑又脏。
施老师风趣地说:“你们仔细看着,老师开始变魔术了,这魔术的名称叫‘水的净化’,现在开始第一步——‘沉淀’。”施老师把烧杯稳稳当当地放在桌面上。我们不敢有丝毫放松,瞪大眼睛紧盯着烧杯,观察着水的变化。烧杯里的水正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悄悄地进行着两极分化,只见泥土之类的脏物向杯底下沉,木屑之类的脏物向水面上浮。大约过了十分钟,脏物完全走向了两极,中间的水变清澈了。这时施老师小心翼翼地把烧杯里的水倒入另一只烧杯。
我嘟哝着:“真可惜,只除掉了沉在下面的脏物,浮在水面上的怎么就除不掉呢?”施老师接着我的话茬说:“这位同学说得对,‘沉淀’不是万能的,它只能除掉那些像泥土之类可以沉在水底的脏物,木屑之类浮在水面的脏物,它就爱莫能助了。请看水的净化第二步——过滤!”
施老师那铿锵有力的话语使我们精神为之一振。只见施老师一边拿出一张圆形纸片,一边说:“这可不是一张普通的纸,这是一张滤纸,它神奇得很呢!”听施老师这么一说,我们更不能懈怠了,我擦了擦眼睛像小猫盯着鱼儿似的瞅着老师。只见施老师把滤纸窝成了漏斗形,插入漏斗里并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施老师小心地把烧杯里的水沿着玻璃棒慢慢地倒入漏斗,渗过滤纸流入另一只烧杯的水竟然变得清澈无比。“真的好神奇呀!”我们惊讶不已,这时施老师从漏斗里拿出那张滤纸,原来脏物都被滤纸截住了。
“施老师,这水好干净呢?让我喝一口吧!”我情不自禁地说。施老师直摇头说:“不,不,这水表面看起来似乎很干净,但还有细菌等有害物质,就得进行水的净化的第三步——消毒。我们生活中最常用的消毒方法就是把水煮沸,当水温达到摄氏一百度时绝大部分的有害细菌就会被杀死,那水我们也就可以大胆地喝了。”
这次实验课真有趣,让我受益匪浅。我想我们既然能净化一杯水,那么一定能净化一桶水、一江水,也一定能净化整个地球上的水,但愿我们地球上所有的水都干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