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
(2015-10-10 14:23:30)
标签:
旅游 |
分类: 雨是水尘埃(杂记) |
高原上的峰巅看上去并不高,不若峨眉,峨嵋山平地兀然几千米,金顶的崖边向下张望,田陌如巴掌,道路如纤绳,人在云端。金顶能西望雪山,爬到雪山顶上去,不如在峨嵋的山顶与远方的雪山平起平坐,又不用吃爬雪山的苦。
吃苦我所不欲者也,一辈子都在躲避吃苦,惜命有多种惜法,不吃苦为养生第一要紧事。经常会有人娓娓而道劝你吃些苦的好处,先苦后甜,没见过为了使糖更甜吃之前先嚼黄莲的。事实是吃惯了小苦有大苦,没甜头的。什么都吃苦不吃,是小孩子都知道的生来就明白的是非,天性中的是非是大是大非。
一点都不羡慕到处旅游的人,几十年如一日足不出户,所到名山也就二个,一个是家门口的普陀山,一个是二十多年前去了趟峨嵋山。峨嵋并非刻意去的,1990年去四川出差,同行的同事临回时突然睾丸肿大,医生吓他坐飞机如果急起降压力变化太快会破,他还没结婚呢,我决定让他治好再回,什么险都可冒,不能冒断子绝孙的险。总不能无所事事就守着他的睾丸吧,同事住院十五天,我缓缓地去了一趟峨嵋,是坐了轿子一样的滑竿,一路付钱抬上去的。向晚黄昏,金顶看雪山金光万道,空旷寥廓得云迹飘渺,风有悲声,冷落又有些雄壮。
后来一直是看电视代替旅游,bbc的纪录片几乎搜来都看遍,那些视角你实地去的人根本不可企及。人山人海的,挨坑挨宰的,吃尽苦受尽罪,人头中伸脖子挤过去瞥一眼,跟着惊呼:一块像猪的石头!如果有像鸡猪羊鸭猴子的石头,必被圈为景点,必被导游带去,必有千篇一律平庸之极的临时编出来的民间传说。这有意思吗?舟山曾有一个领导得意地创意要把东极岛上的所有石头都雕成猴子,我这样的平民就赶紧上普陀山跪求观音,千万不要让他去当市长啊,大慈大悲。人多成灾的年代,息一息省一省,你吃苦路添堵,真的有意思吗?
真正的旅游要未富贵,徐霞客游山是百余人队伍给他开山铺路抬轿的,这就好比王石爬珠峰,钱叠着。没到这火候就是吃苦。第二种是乞丐,散仙似的一座座城池讨过去,吃过去,走四方路迢迢野茫茫。四年前街头认识一乞丐朋友,他大队书记出身,讨遍大江南北,领各地风土人情,讨到舟山认识我竖拇指夸:好地方,人好!第三种我这样的,季节皆风景,阴晴雨雪也是,看尽四时即看尽人间,为何一定要空间挪移才算是旅游呢?人到白头即是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