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半
(2013-08-12 18:38:18)分类: 雨是水尘埃(杂记) |
七月半历史悠久,比清明、端午、中秋、重阳、冬至小半个规格,与元霄、腊八、立夏等规格齐,比六月六,三月三,七月七等规格要高,六月六是给小孩与狗洗澡的节,三月三是花神生日,七月七牛郎织女相会日,民间有乞巧与许愿的习俗,本不是节,是好事者抬的城隍。外国的情人节早就有人在过了,对时髦有追求的人,看到人家有这么一个节,立即眼热。人是有二种的,看到一件东西,一种人眼热看样,另一种人会气不过,于是气不过的那种人挑了这么一个七月七,也所谓情人节起来,这非常扭拧,好比看到人家戴了帽子,他没有又不服气,顺手拿了个瓢扣在头上。瓢是帽子吗?不是。七月七也不是情人节。
七夕的许愿,小姑娘在星夜有露的茄子地里,一个个独自窃窃私语,有人间意况的高朗与亲默。论灵性与精神美感,华夏是贵族,那是从前。如今破落户,拾人牙慧到没有信仰也如他家祖传似的张罗着过圣诞节。
鬼节鬼放假,与人同乐。明朝张岱的《西湖七月半》,写的就是人们打着灯笼在鬼节游西湖,舟载车行,熙熙攘攘。据说鬼在七月半可以扮成人,所以湖上的游人如织,张岱所看到的人,恐怕人也只有一半罢了。
人越到年老越信鬼,当下不信的人,未必死之前的头天还不信。我是从小信的,不但信还怕。还有一些人对鬼怕是怕的,信则不信,混乱又精明着的样子,唯物主义云云。这样的怕,必然被鬼看不起。
初秋,鹅毛月,青绿山岗,忽有歌弦隐约,长发飘飘的白衣女子立在破庙的阶上,叹息着唱了半句唐诗。这就是《聊斋》的意境,聊斋好就好在鬼魅看上去是人但不讲人的那一套,不讲人的那一套,现世有许多女孩可以入聊斋,一点都不比聂小倩她们差。聊斋中的女鬼,如果不是狐仙,就可以过七月之半的节,举家寻一个废墟,后半夜华灯高张鬼火通明,饮薄酒,吹怨笛,一直玩到鸡叫。“秋坟鬼唱鲍家诗”,酬唱的是李贺: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
岛城的七月半,好像就寿山庙热闹些,其它的名堂只有插地香、转桥、念经什么。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佛家经句念一念被当作了阴间的钱,于是一门心思念经,把其它该有的许多热闹替代了。寿山庙的祖庙在城北村,移到水库下,城边香火大旺的寿山庙是新庙。老寿山庙很小,就在寿山下,有时七月半会做几场戏文,热闹热闹。人、神以及鬼,一直都是喜欢热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