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氏说“空”
(2012-07-25 08:29:47)
标签:
观自在般若波罗蜜舍利子心经接收器杂谈 |
分类: 雨是水尘埃(杂记) |
人的接收器有眼晴、鼻子、耳朵、舌头、全身触觉、还有“想”,所以世界活色生香,反过来也可以这样说,一只苹果的存在,完全是我们眼、耳、鼻、舌、身、意各种信息的组合,如果苹果不具有实相,只是一种“息”,人有对这些“息”有感知功能,苹果也可以有硬度、颜色、滋味等等苹果的相被你感知。
到彼岸的智慧,梵语叫“般若波罗蜜多”。“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这是《心经》的第一句,请主意三个关键词,“观自在”“行”“照”,照不是看,像光一样照见,不是看见,用的不是眼睛。行,是动态的,不是腐禅们的枯定。观自在,是观音名号,其实也是修行法门,观想自已的存在,而许多人都会忘了这个,注意力无时无刻都在花花世界,纵然有我的念头,也是欲望的我,很少关注真正的、身心俱安的、如如不动的那个“自在”。存在是实相但也不是实相,“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不异,无区别;即,就是。色与空无区别,色就是空,空就是色。我牵强地比喻说:息与接收器中的图像是一回事,是本来和它的显现。
般若波罗蜜多是一种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是回头,是观自在,是溯源,是明心见性,故曰“到彼岸的智慧”。“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诟不净不增不减。”佛的弟子舍利子啊,所有的存在都是空性的幻化,这个空是没有始灭的,没有净垢的,既不增加又不减少的永恒啊。
照见的方法是关闭“眼耳鼻舌身意”。“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也无老死尽。”《心经》中的这几句话,就是般若心法,《葵花宝典》《九阴真经》与她相比,简直就是粪土。
见空才能说空,我的见识只是猜度,我的冥想以为,空即是匪夷所思的,宇宙的全息。这个全息复制在人身上,所以人就是佛子,打开它叫做觉悟。佛陀是人,他就是觉悟者。
上面的这段话,不是禅修者对佛法的理解,是一个门外汉用现代人的常识对佛法的思考与解读,不具有任何参考价值。也不是文字般若。十年《心经》,因资质愚纯,头三字“观自在”,还在苦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