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筱:慢慢反刍·张筱散笔(38)

标签:
张筱原创散札艺术、文化 |
分类: 散文、随笔作品 |
看一轮炎日缓缓沉落,随一弯新月进入夜的暗部。心颤抖着,不是大地,是我乘坐的地上之物。此番景象,在经验中衍生出许多意绪,关于旅行,也在旅行之外。此时我的身份是货真价实的旅客,又切实是身份不明的旅客。
黑暗中,看不到外面的事物,可经验里的方向明确,所以不用担心如期抵达。
车厢内,一位孕妇没有能成功调换到下铺,我开始怀疑这些各怀鬼胎的人。标谤的关爱,至善的人性,起码在过去的两个时辰,我没有看到。
夜沉沉,列车行驶中一惊一乍,颇有对我言语抗议的味道。
有江湖,没有侠义,没有人(包括我自己)出来抱不平。原来,我也竟和他们一起丑陋。
普洱断顿,一日三道绿茶。暂居沪,孩子拿来一筒大红袍,每天晩上他都陪着饥几盅。突然地,就喜欢上了这种味道。
原先一直是拒绝大红袍的,总觉得其香气过于浓郁,让我常常忆起桃花的香浓。
近几日休假,能够放下身心细品,这才感觉到大红袍的浓烈变化无穷,如一个不安份的人,是奔突的,也是散逸的,甚至是断裂的,就这么突然一下,命中目标。
闲无事,偶也翻旧“帐”。何谓旧?今天之昨日与昨日的昨日⋯⋯都是旧。才感觉自己的“折腾”不断,总是在一种区域的流动中生活。突然地觉得,这味大红袍变化流窜着的浓烈,正是“折腾”的味道。
我从来没有怀疑过,人的“变化”的口味。就茶说茶,没有绝对的喜欢与不喜欢,只是此时常喝此茶,彼时常喝彼茶吧。
天下茶,实是同一味:心情,情味。各人喝各人的感觉罢。
整整过去了九个月,还是同一车次同一时间同一方向,竟然让人生出更盛的悲伤。那一次是陪父亲回家,这一次却是赶在清明去为父亲上坟。
自从父亲去世后,这是我第一次远游归去,离家愈近,心中愈空落。少了父亲的家,突然就缺失了许多,成为人生的大遗憾。
子夜过商丘,站台空荡荡的,寂寥感又一次覆盖了我,让人觉得有点喘不过气。
我不算迂腐之人,在守丧百期之后离开,又在浪迹百多天之后归去。我不认为这是巧合,开始怀疑命运。
凌晨,加1号车厢许多人无眠,我怀疑他们与我也许是同一个心境。
明日清明,赶在前一天回去,祭奠只是一个仪式,慰籍的不是己亡人,重要的是给母亲一个安慰也给自己的心一个交代吧。
过灞桥,想起两年前与老盖兄及悠然、老谢夫妇一起从此桥上经过,游历的情景刹那浮现,还有花湖,花湖的那场夜宴。
灞桥有许多典故,其灞桥折柳流传久远。相比“折柳”相送的柔曼,我似乎更喜欢“劝君更尽一杯酒”之兴与豪。
半日看尽江南花,半夜不眠过中州。
半日穿越大秦岭,半晌之后归素园。
无意间,我看见隔壁有位“戴手铐的旅客”,不知道他们是那一站上车的,似乎其中一个人,从始发站就在,可能是我没有注意到。如若不見手铐,我会想他们是亲密同伴。且不妄议,“戴手铐的旅客”是不是有罪?!
一直以为自己是本色的,本质上是一个实在的人,在这漫长的归途,寂然无声中发现自己的欲望埋藏得是那么深。当我意识到这些欲望的存在时,它们竟然向我張牙舞爪起来。
其实,一些行为,大可不必以借口来形成口实。
其实,一个有欲望的人,总比白日做梦要有趣。
其实,事情没有什么复杂,一颗简单的心才能盛存简朴。
此行,没有为灵魂设色,就让他在浅灰浅白的本质中,混沌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