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行者的风言谵语》:二月风语【2014-02-15】

标签:
文学原创张筱思想随笔文化 |
分类: 散文、随笔作品 |
独行者的风言谵语
□
【2014-02-15】
时间是有裂隙的,生命同样有裂隙。只是少有人,能警觉到。太多的人忙着炫耀:某一事件,某一竞争中夺冠,某一比赛获奖,某一次艳遇或者时来运转成了土豪,等等等等。有人用语言夸口,有人用色彩色诱惑,有人用文字煽情,也有人以家庭甚或家族背景与远景来炫耀自己。无论是哪一种,有什么必要呢?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分享也是一种炫耀。也许,他自己也脱逃不了炫耀的嫌疑。
说“低到尘埃里”的人,也是在炫耀。真正低在尘埃里的人,那还会说出这样的话来。人是有姿态的,所谓低调与高调,其结果往往反向,不会如期达到目标。假如设定有一个目标的话。内心的丰满,不是拿出来看的,也不是供人欣赏的,它只能由自我来感知,别人感受到的,只是一种力量的投射,是那个人生命内在的力量。
时间,也是迷途之乡。人们各自在这迷途之乡,寻找自由的快乐、肉体的快乐、心灵的快乐。种种方式,不同途径,各种进入,也隐秘着时间的缝隙。抛开生命意义(是否有意义),生存(存活)往往是第一位的,以此言,世界是生命立足的同一个平面,允许人们熙攘往来。如昆德拉所言:“人与世界连在一起,就像蜗牛与它的壳;世界是人的一部分,世界是人的状态”。
下午去喝茶。朋友茶案边上,搁置的一盆野山兰(花),刚好开了两朵,柔丽、娇小的模样,如幽灵般侵略我内心脆弱。喝着茶:普洱,铁观音,金骏眉……人多,茶容易淡薄,就这样一泡又一泡换过来,喝了好几种。边喝着茶,边听别人自驾一去西藏的经历,特别是他去了很少人去的后藏,遇圣湖、转圣山的感动与感慨,也感染着我,竟让事实说话听得如痴如醉。
主讲者,一位中年男子,是店主朋友的朋友,说那年他进藏,走的是川藏线,一路走一路玩;返回时,是从青藏线下来的;那一次游历,没有计划,是突然间出行的,没想到共游历了五十多天。特别是一路上的遇见、陌生人间的救援,帮助别人也受到别人帮助的情节、细节,在他娓娓而谈时,一次次打动着我,不由格外向往起来。曾和朋友相约,一同去西藏,不知何时当会成行?
某些地方,一生抵达一次就够了,一生也许只能抵达一次。计划多半没有用,想走就走,才能实现最大愿望,才不会留下遗憾。
人的一生,更多时间,不属于自己。想想,竟让人多少有点泄气。
找到属于自己的时间,找到与世界的拓点,不让生命被时间捆绑。后半生,这算是一个目标。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