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行(四)福州~林则徐出生地

标签:
原创作品福州林则徐出生地世直摄影彭世直 |
分类: 图文游记 |
乾隆五十年,也就是1785年7月26日,林则徐就出生在这里。据记载,林则徐出生时,刚好新任命的福建巡抚徐嗣曾鸣锣开道经过此地,林则徐父亲林宾日认为这是好兆头,希望儿子长大后也象徐嗣曾,于是取名林则徐。
林则徐四岁时,父亲林宾日参加乡试,因眼睛发病未愈,没有考中举人,就馆于罗氏,并携林则徐到罗氏馆读书。“自之无以至章句,皆口授之。”林则徐从此一直到二十岁考中举人以前。主要在父亲的教诲和熏陶下,获得了坚实的学业知识。
林则徐七岁时便开始写文章。家中贫寒,母亲陈帙做些纸花帮贴家计,林则徐曾回忆说:“每际天寒夜永,破屋三椽,朔风怒号。一灯在壁,长幼以次列座,诵读于斯,女红于斯,肤慄手皲,恒至漏尽。此情此景,宛若昨天。”可见当时的窘迫。
1811年,二十六岁的林则徐,终于如愿考中进士,开始了他的官场生涯。他历经嘉庆、道光、咸丰三朝,他“筮仕四十年,历官十四省”,先后担任过翰林院编修、监察御史等京官职务以及各地的道员、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总督等高官。他为官所到之处,都以经济为首要任务,以救世为已任。他宽厚待民、清正廉洁、正直不阿和勤俭朴实,是晚清不可多得的清官。
纪念馆的墙壁上展览着林则徐一生的功绩。据史料记载: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反抗侵略的爱国政治家。1839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于1839年6月3日,下令将缴获的鸦片集中在虎门海滩公开销毁,沉重地打击了英国殖民者的气焰,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禁毒的决心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
虎门销烟是林则徐一生中最辉煌的一笔,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爱国主义情操的具体体现,对现实泛滥的烟毒也有警示的作用。当时销毁鸦片的方法也是林则徐的创举,体现了中华民族严肃对待烟毒的态度。鸦片战争是一场民族的悲剧,林则徐的最后遭遇也是一场悲剧。林则徐虽然不幸,但是却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励精图治,自强不息,公而忘私,堪称民族的楷模。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句千古之绝唱是林则徐自西安启程赴流放地伊犁,临行留赠家人的,是说为了国家社稷的整体利益,他可以置个人的得失于不顾,这诗句体现了他的行为准则,也是他的人生理想。这是林则徐最让人倾心的人格魅力。林则徐留下的慷慨悲歌,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激励了无数志士仁人,教育着一代又一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