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互联网金融切忌鱼目混珠

(2014-06-03 17:04:35)
标签:

财经

互联网金融切忌鱼目混珠

与本博同步的《慧眼财经》公共微信开通了,微信号:yfh60716;也可扫描二维码,或者直接从订阅号中s搜索“慧眼财经”即可

互联网金融切忌鱼目混珠


互联网金融正在中国如火如荼,其火爆程度超出了国内外经济金融观察分析以及监管机构人士的意料。同时,互联网金融这个新鲜玩意,“新”到了连目前具体概念什么?其内涵外延如何定义?都处于空白。更谈不上互联网金融理论以及实践实际业务的准确定位了。

但业界和学术界也有一个比较统一的粗浅认识。一般来说,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是借助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功能的新兴金融模式。它的几个主要特征是非常明显的:其一,以大数据、云计算、社交网络和搜索引擎为基础,挖掘客户信息并管理信用风险。互联网金融主要通过网络生成和传播信息,通过搜索引擎对信息进行组织、排序和检索,通过云计算处理信息,有针对性地满足用户在信息挖掘和信用风险管理上的需求。其二,是以点对点直接交易为基础进行金融资源配置。资金和金融产品的供需信息在互联网上发布并匹配,供需双方可以直接联系和达成交易,交易环境更加透明,交易成本显著降低,金融服务的边界进一步拓展。其三,通过互联网实现以第三方支付为基础的资金转移,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作用日益突出。

更加通俗地说,互联网金融最大创新和特性是基于完全市场化金融服务的草根性,即:通过互联网平台受众面广的优势,把互联网平台上普通百姓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集腋成裘、积少成多,或者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或者帮助投资者理财。其二是其信息的对称公平、高效及时性。通过互联网平台,一切都是透明的、阳光的,投资者投与不投、额度大小、什么时间投资完全由自己掌控。其三是其借助互联网新经济平台上海量数据,通过云计算、大数据挖掘和搜索引擎反复筛选过滤,实现了金融行为、活动和业务发展的高效、便利、快速、完整。互联网金融通过大数据分析、搜索引擎深度挖掘,获取金融服务对象的数据是主动、完整和可信度极高的。而不像传统银行赖以包括贷款等金融活动中获取的财务经营数据和资料都是企业等客户提供的,银行是被动接受的,可信度、时效性都与互联网金融是无可比拟的。这是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颠覆性表现之一。

以上特征、创新和特性就决定了互联网金融一个最伟大创新、最大贡献或者叫做对传统金融的彻底颠覆就是,互联网金融把社会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等当作了宝贵财富资源运用到了经济金融发展中。使得每一个企业和自然人积累的信用记录都成为自己的一笔宝贵财富,成为今后获取财富和经营活动的基础。互联网金融通过大数据分析能够快速甄别出和分离出谁的信用记录以及信用动态最好,就可以快速给其贷款融资等金融活动。使得企业和个人信用发挥了最大效益,成为获取财富的最大资本。

而传统金融根本做不到。传统银行在与客户发生金融业务时,首先把客户设定和假想为不讲信用的,要求客户找担保和抵押,以备客户失信风险。传统金融机构这种把“脏水和孩子一起倒掉”的做法,已经造成了中国整个社会信用财富的巨大浪费和损失。而且,造成了金融资源配置低效率和严重不公。因为传统银行的金融手段无法辨别和分离出海量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记录状况,更掌握不了信用动态情况。而互联网金融通过大数据分析挖掘不仅能够挖掘出其信用状况的历史记录,而且能够随时随地掌握其动态信用情况。这是互联网金融的最伟大创新和贡献。

中国互联网金融得到了快速发展,在这个方面甚至超过了美国,这是中国为数不多可以引以自豪的。以笔者看,习惯性把在互联网上借贷、售卖理财产品、支付结算、小额贷款、担保抵押等等,都笼统称作互联网金融,甚至挂上互联网金融创新之名义。笔者从更加狭义上定义的互联网金融创新主要是依据无数客户在互联网平台上生产、流通、销售、库存、现金流、财务流、支付结算流等一切前后端的全方位海量大数据分析基础上开展的信用状况分析、发生的借贷、理财等金融活动,甚至不必到金融资源需求客户处调查,通过大数据分析很短时间里甚至几个小时就可以实施贷款等金融行为,这才堪称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金融。目前的阿里小贷公司是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金融之一。未来阿里网络银行、腾讯网络银行,以及今后借助第一大搜索引擎平台的百度网络银行等,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金融,也是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之处。

当然,百度百科利滚利、余额宝和微信财富通等宝宝类货币基金主要是理财产品性质。就互联网金融属性来说,其主要是提高了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通过互联网平台使得投资者和募集者信息快速对接对称起来。是金融资源实现方式和手段的创新。

但必须看到,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火爆火热中,确实存在鱼目混珠、泥沙俱下甚至大搞噱头忽悠投资者的情况。背后是给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巨大风险,是给草根投资者带来的金融风险;是触摸监管者的风险敏感神经,引起监管机构惧怕和警惕风险,而出重拳监管互联网金融,最终制约和阻碍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这种泥沙俱下现象如果不引起重视,必将最终毁了互联网金融。

就互联网理财产品来说,4月中旬,京东飙出“超级理财产品”——“京东8.8”,以8.8%的年化现金支付比率向用户支付现金,用户可100元起认购,单个用户认购无上限。媒体和投资者都把8.8%习惯性、常规性当作保本收益率或者预期收益率了。那么,京东8.8%到底是个啥东东呢?举个具体例子:如果一只基金一年的收益是4%,照样可以支付8.8%。剩下的4.8%则从本金里扣。“京东8.8%”被包装称为“国泰安康养老定期支付混合型基金”。 招募说明书中明确写着“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然而,其却名曰“京东8.8”,还公开打出“8.8%的年化现金支付比率”概念,这明显是一个噱头,是为了诱导投资者,吸引投资者眼球。很容易使得社会公众和投资者将8.8%定期支付现金概念与预期收益率或者保本收益率混淆,从而使得投资者冲着8.8%盲目投资。一个忽悠投资者的产品竟然打着互联网金融的旗号堂而皇之的亮相了。

同样在4月中旬,一家名为信托100的网站引起了关注,这个网站宣称,投资者只需100块钱,就可以购买原本门槛高达一百万的信托产品。这家信托100的网站声称是“合法合规框架下创新”。一百元买信托,究竟靠谱不靠谱?是金融创新还是金融违规呢?它触碰逾越了信托产品投资门槛一百万元的红线;它触碰逾越了“不得违规汇集他人资金购买信托产品”的监管规定;它触碰逾越了信托产品销售代理的监管规定。这是明显违背监管规定、政策风险很大的借助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噱头。竟然也以互联网金融面目出现了。

P2P网贷最初的模式很简单,其最大的优越性是使传统银行难以覆盖的借款人,通过网络平台能充分享受贷款的高效与便捷,通过P2P网络平台信息的公开透明,大大提高了借贷双方信息的可获得性。这种优势特性适应了市场化高效率配置金融资源的要求,击中了传统银行金融资源配置严重不公、普通市场主体可获得性低的软肋,因此应运而生、快速发展。正是这种平台的优越性和低门槛或者无门槛,使其出现了野蛮生长甚至发生了非法集资违规违法现象。

类似阿里、百度、腾讯等互联网企业巨头发展互联网金融是有基础和顺理成章的。但是,一些本身没有这方面优势的企业竟然也一窝蜂式开展互联网金融。比如:苏宁又是在互联网上代理证券产品销售,又是代理保险产品销售,自己还开发了宝宝类理财产品。可能苏宁有前瞻性的内部考虑,但实事求是说其确实没有优势。

这也提醒我们,一大部分的所谓互联网金融只是简单地将网下金融业务搬到网上而已,其创新之处并不多。P2P网贷平台就是其中之一。当然,P2P平台扩大了借贷双方的受众面,使得借贷双方信息的可获得性大大提高,这也许就是其优势或者创新之处吧。

总之,在互联网金融火热之时有必要多一些冷思考: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金融,才是金融创新。一个意见是,这些思考暂且留给市场、留给研究机构和专家,监管部门对只要不涉及违规违法的互联网金融多给一些观察期和发展期,毕竟互联网金融太新太年轻。当然,互联网企业需要自律自警的是,绝不能鱼目混珠搞噱头,应该自觉爱护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好势头。否则,不仅毁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前途,而且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互联网金融切忌鱼目混珠

互联网金融革命》@当当网图上上架已经打到图书首页-新书热卖榜-管理类榜眼的位置了。图首!图首!图首!还是图首!

购书链接:http://product.dangdang.com/23469942.html  签名版请与付先生联系,电话:1874940600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