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警惕信托密集到期兑付风险

(2014-05-25 11:30:03)
标签:

财经

警惕信托密集到期兑付风险

与本博同步的《慧眼财经》公共微信开通了,微信号:yfh60716;也可扫描二维码,或者直接从订阅号中s搜索“慧眼财经”即可

警惕信托密集到期兑付风险


   中国建投投资研究院7日发布的《中国投资发展报告(2014)》称,信托的发行量在滞后7个季度左右表现为到期量。按此推算,2014年的到期信托量大约为5.3万亿元,较2013年增幅超过5成。

    如果按照如此推算,那么,2014年的到期信托量将占到整个信托资产总规模的45.2%。这个巨量信托到期量数据大的惊人。海通证券此前报告称,2014年房地产信托到期量约为6335亿元。总之,2014年是信托到期量密集期,也就意味着是兑付密集期,自然而然引发对如此密集到期的兑付风险担忧。

金融资产质量到底如何,是否存在风险,一个重要衡量标准就是到期是否能够偿付和兑付本金与利息。无论哪一种金融行为,到期兑付本息都是一种考验和挑战。常常出现由于流动性调控和周转问题而发生不能按时兑付的现象,或者由于一个谣言、一个负面新闻等都可能造成储户集中到金融机构提取存款,这时,再健康优良的金融机构也难以抵挡住,从而爆发兑付危机。最主要的是,由于融资项目发生风险造成融资打水漂而导致到期不能兑付风险。信托到期兑付可能发生的风险就属于这一类。兑付风险是金融风险的最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导致今年信托到期密集期兑付可能发生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多年来信托业的粗放式、狂野般发展。全国信托业资产规模从2011年底的4.8万亿元暴增到2013年的10.13万亿元,两年时间增幅高达211%,一举超过保险业,稳坐金融行业的第二把交椅。这种野蛮粗放发展带来风险隐患重重。

最为可怕的是截止今年一季度底的11.73万亿元信托规模资金大多投向了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和资源矿产领域。这三大领域的风险正在暴露。房地产行业的低迷状态和房价下行预期,使得地方融资平台和房地产行业金融风险凸显出来。房价走低已经传导到土地市场,土地市场近期已经呈现疲软态势。地方融资平台的17.8万亿元债务40%左右是依靠土地市场抵押的。而这些项目许多都是通过信托平台融资的,信托风险可想而知。同样,房地产低迷和房价下行,直接使得房地产信托产品的风险裸露出来。这直接威胁着2014年房地产信托到期量的6335亿元资金安全。

资源矿产行业的昔日风光已经不在。有色产能过剩愈演愈烈,煤矿等矿产行业需求大降,行业严重不景气越来越严重。特别是煤炭企业目前经营严重亏损,企业度日如年,许多都是依靠贷款发工资过活。一旦停止贷款,直接面临关门倒闭状态。背后的信托产品风险已经开始暴露。已经引发东北某信托公司等出现兑付危机。

2014年的到期信托量5.3万亿元,对信托行业来说绝对是生死考验,而且大经济环境又决定了化解如此规模的兑付危机不容乐观。2013年已经爆发了多个项目的兑付困难或者迟延兑付现象,2014年将更加严重。

对信托兑付风险包括监管部门在内都要高度重视。要清醒认识到,中国如果发生金融系统性风险的话,主要可能在四个火药口上:银行大量或者隐瞒的信贷资产坏账、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房地产融资包括房贷金融风险和信托产品兑付危机风险上。监管部门千万不要把注意力放在本身就没有多大金融风险的互联网金融上。

当务之急是遏制住信托野蛮式发展的势头。今年一季度信托资产规模竟然又暴增1.6亿元,说明仍在急剧膨胀。然后,信托机构以及监管部门要尽快施策、多策并举应对兑付密集期,防止发生兑付危机和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新闻链接:http://jjckb.xinhuanet.com/2014-05/08/content_503464.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