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 |
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
与本博同步的《慧眼财经》公共微信开通了,微信号:yfh60716;也可扫描二维码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关于确保我国粮食安全时指出,耕地红线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仍然必须坚守,同时现有耕地面积必须保持基本稳定。
中国最大的国情是13亿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第一位的责任和任务是确保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13亿人占据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多,确保13亿人口有饭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根基在于有能够养活起13亿人口的足够耕地。国家制定的18亿亩耕地红线,人均仅一亩三分八。加上工商业用粮需求,维护13亿人的口粮越来越捉襟见肘。一个事实是,我国三大主粮都已经由基本自给转为进口。粮食自给率已经由95%下降到90%,在进口大豆占据国内市场半壁江山后,玉米、稻谷和小麦三大主粮进口呈现较大幅度攀升。
一旦粮食发生危机,13亿人口的中国谁也救不了。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不仅如此,中国解决好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是对世界的最大贡献。如果中国粮食出现问题,那么,必然冲击世界粮食市场,全球人的生活成本都会提高,非洲等贫困地区饥荒将会加剧。
粮食问题、吃饭问题、耕地红线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第一位的民生问题,还牵扯到政治稳定问题。无农不稳、无粮不稳已经被无数历史事实所证明。同时,粮食问题也是国家之间博弈的筹码和工具。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的冷战时期,苏联、日本等国是最大的粮食进口国。美国是最大的粮食出口国,而大多数出口国是美国盟友,使得美国认为有可能与其他出口国联手对某个主要进口国粮食商业进口实施禁运,从而实现特定的战略目的。对前苏联的粮食围堵就是活生生的例子。粮食外交是冷战时期美国遏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口数量远远多于前苏联,与世界任何国家都没有可比性。一旦失去粮食主动权,一旦由于耕地被大量占用使得粮食产量大幅度萎缩,需要大量进口粮食来养活人民,那么,中国将会完全丧失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假如粮食自给率下降到60%以下,中国在国际上将会受制于个别大国,在国际重大事务包括主权国核心利益上的博弈将会陷于非常被动的局面。可能使得粮食成为一些出口大国遏制中国的主要手段。历史事实一再证明,在剑拔弩张的战争岁月里,粮食这个关乎民生根本的问题也成了不同国家间进行战略对抗的工具
一些专家认为,一国的口粮可以放在世界范围内考虑,不必死守18亿亩红线,只要“有钱”就可以吃世界上任何地方最优质的粮食。一位经济学家拿香港作为例子说,香港从来没有进口不来粮食过。13亿人口的中国内地能够与仅有700万人口的中国香港能比较吗?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外交上与许多国家特别是个别大国涉及各个方面的事务利益纠葛甚至冲突非常之多,这不是香港作为中国一个特别行政区能够比拟的。
这就要求必须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现有耕地面积必须保持基本稳定。有必要完全停止征用耕地转为非农用地,向盘活存量挖掘非农用地潜力。同时,要提高粮食集约化种植程度,提高粮食现代化水平,提高耕地产出率和效益,向挖掘单位耕地潜力要粮食增量。
因此,必须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这是13亿人赖以生存的基本保证,这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根本。正如中央工作会议所指出的: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
新闻链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2/24/c_118693228.htm
http://business.sohu.com/20131209/n39147840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