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 |
科学考核才能根除唯GDP论英雄病根
与本博同步的《慧眼财经》公共微信开通了,微信号:yfh60716;也可扫描二维码:
有专家观察到,这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中央文件首提纠正“唯GDP论英雄”。将唯GDP用干部上升到“四凤”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的政治高度,足以看出中央扭转这一扭曲现象的决心。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表现,还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力与财富。
但是GDP仅仅只能从表面去反应经济的总的状况,比如生产当中的浪费和铺张,还有经济效益很低的生产它也是计算在里面的。特别是大投资下竭泽而渔式挖掘资源能源,只要从地下疯狂挖出来就是GDP。再比如:大占耕地、疯狂开发房地产等都能够增加GDP。同时,不顾环境污染恶化的外部性问题,反过来治理环境污染等又能增加GDP。
必须客观看待GDP指标。要重视GDP的增长,要使得GDP保持一个较快或者说合理的增速,这样才能支撑起庞大的就业大军,才能使得社会许多问题包括民生问题迎刃而解。同时,又不能“唯 GDP论英雄”,否则,其直接后果是,导致各级政府以及官员只追求光鲜的GDP数据,甚至不惜狂挖乱采、“吃着祖先饭、砸了子孙碗”,不顾及环境污染以及改善民生等,只要GDP能够增长上去,官帽就能够越戴越大。这不仅使得经济失去持续性,而且给社会民生都将带来巨大的负面效应。
纠正“唯GDP论英雄”的导向特别是用干部的做法势在必行。不过,几十年来形成的习惯和作风,改正和纠正起来难度确实不小。除了从高层领导讲话、高层文件等重视外,关键要有一个对GDP指标的严格科学的考核体系。需要明白的是,我们要的是实实在在、含金量高的GDP,这样的GDP多多益善,再多也不嫌多;我们不要带硬伤甚至带着血腥味的GDP光鲜数据,这样的GDP再少我们也嫌多。
含金量高的GDP都包括哪些内容呢?笔者认为,最少应该涵盖两个方面的实质性内容。首先,这样的GDP负外部性含量极少。外部性(或溢出效应)是经济学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企业或个人向市场之外的其他人所强加的成本或效益。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负的外部性例如:航空公司制造了大量的噪音,它们一般不会因为干扰了附近居民而向他们进行补偿。这些事例说明,一个行动可能在市场之外有助于或有损于其他人的利益,也即存在着根本不发生经济支付的经济交易。空气和水的污染,药物、食品和放射性物质等造成的不安全等问题都是负外部性。当今政府通常对负的外部性比对正的外部性更为关注。
目前提出的一个绿色GDP的概念,就是政府应对负外部性的措施。按照经济学家设计的绿色GDP的概念,企业或者个人造成的环境污染治理成本应该从GDP数据统计中剔除。这应该成为考核GDP成色的主要指标。
其次,GDP含金量高低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是否是生产率提高带来的GDP增长。衡量GDP含金量的最重要指标就是生产率,即:总产出对加权平均的投入的比率。投入产出比率越高,GDP含金量就越高。这里有两个重要的变量是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前者计算每单位劳动的产量,越高GDP含金量就越高,后者计算每单位总投入(一般包括资本和劳动)的产量,越高GDP含金量越大。二是GDP增长最终归属要体现在社会总财富的增长包括税收和居民收入的增长,要体现在对就业的拉动力上。有计算得出GDP每增加1个百分点能够平均拉动就业100万人左右。而我国一些省份是否达到这个效果,很值得怀疑。这要成为GDP含金量考核的主要指标。
因此,纠正“唯GDP论英雄”的观念和做法,必须建立衡量GDP含金量高低的科学的考核体系,这是治本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