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工行董事长为何说不是钱荒是心慌

(2013-07-07 10:34:47)
标签:

财经

工行董事长为何说不是钱荒是心慌

视频:http://my.tv.sohu.com/us/10639478/57652823.shtml
工行董事长姜建清在《路透》专访时形容这次内地银行流动性紧张情况属“心慌”,而非“钱荒”。

笔者综合分析认为,从银行体系整体流动性上看,不存在流动性短缺问题;但从个别商业银行的结构上看,“钱荒”又是不争的事实。个别行、局部的“钱荒”导致了整个市场心理恐慌,而“心慌”又加局“钱荒”,最终导致股市黑色星期一(6月24日)的爆发。除了没有金融机构倒闭以外,一切特征都与2008年雷曼兄弟倒闭以及美国金融机构“钱荒”引爆的全球金融危机极为相似。其实,已经是一次小小的金融危机。

“心慌”加局“钱荒”,有这样几个表现较为突出。工行作为第一大行,竟然也“心慌”了。工行董事长姜建清说:“那几天对我们来说,也确实有一点紧张,我们也在观察市场,在看市场到底产生了什么变化,我们的流动性未来走势会怎样,我们的交易对手到底有什么问题。”他最少在三方面心里没底:银行资金到底会紧缺到何种程度;工行资金会不会发生极度紧张;拆出去的资金,对方银行是否有偿还能力?也就是说,工行作为第一大行心里没底、心慌恐慌了。

一些资金富裕的大行反向操作就是“心慌”的极度表现。一些流动性充裕的大行出于担心,不主动融出资金平抑波动,反而出于谨慎动机还从市场上融入资金,加剧了市场波动。这就是后来央行要求“金融机构特别是大型商业银行在加强自身流动性管理的同时,还要积极发挥自身优势,配合央行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的原因。据传一些大行向市场融出资金后,是银行间资金拆借市场利率连续回落的原因。

“钱荒”虽是局部的、结构性的和个别金融机构的,但是反映到市场上就是全面性的、恐慌性的,看着Shibor利率飙升到30%以上,无论哪个交易主体都会恐慌和心慌。切不可小看这种“心慌”,“心慌”导致的恐慌最终酿成大的金融危机已经屡屡发生。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刚开始仅是雷曼兄弟一家资金链条断裂,但是,华尔街股市暴跌以后,使得几乎所有金融机构都极度恐慌起来。出现的一个现象就是都惜贷、惜金、吸金,都不愿意拆入融出资金,最终整个金融市场资金链条断裂,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千万不要小看金融市场的恐慌和“心慌”现象。
笔者一直强调,究竟银行体系缺不缺流动性呢?谁最知根知底、知道底细呢?唯有央行。从实际数据上看,5月末,金融机构备付率为1.7%,截至6月21日,全部金融机构备付金约为1.5万亿元。通常情况下,全部金融机构备付金保持在六、七千亿元左右即可满足正常的支付清算需求,若保持在1万亿元左右则比较充足。换句话说,存在着四五千亿元的“闲置浪费”资金躺在央行账面上。所以,央行相关部门负责人明确表示“从总量上看不存在流动性短缺问题”。但是,这些信息不能只停留在央行内部,“从总量上看不存在流动性短缺问题”的结论也不能只有央行自己明白,而是应该在6月20日Shibor利率飙升到30%以上时及时亮出“家底”。这个“家底”是消除市场恐慌,消弭金融机构“心慌”的最好措施。这就是 姜建清 先生所言:“像中央银行这样权威机构的解释澄清是非常重要的”的原因。

当然,金融一旦脱离了实体经济就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最终是要彻底坍塌爆发金融风险的。一向流动宽松的中国内地市场,5月底以来竟然爆发了银行“钱荒”风险。究其原因还是金融脱离了实体经济,在金融银行体系里空转导致出现风险的。这个教训一定要牢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