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 |
别把央企利润大降原因推到欧债危机上
今年1至11月比去年1至11月央企累积实现营业收入和实现净利润增长分别下降12.1个百分点和46.5个百分点。中央企业营业收入增速和净利润增速双双出现大幅下降。
欧洲债务危机持续发酵、美国经济低迷使得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导致外需下降、市场需求下跌等对全球企业都带来一定影响。但是,中国央企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速双双大降的主要原因应该从央企内部来寻找。从大的方面上看,央企应对外部需求下降和内部经济转型的能力有待提高。由于国内通胀因素导致一些原材料价格上涨和劳动力成本增加,央企消化和吸收能力较差,导致经营成本上升是一个原因。
在今年金融市场震荡、信贷政策持续收紧中,央企作为商业银行最为青睐的贷款扶持对象比起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日子应该好过的多,可以说信贷紧缩政策对央企影响非常有限。但是,央企与中小企业相比较在不缺经营资金情况下,竟然出现营业收入和利润双双大幅下滑,着实让人不可思议。
同时,笔者注意到,央企营业收入增速与净利润增速不同步程度如此之高也令人生疑。1至11月央企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2.6%,而利润同比增长3.6%,相差19个百分点。这说明央企经营成本、管理成本过大,其中不乏存在费用过高、浪费、豪华办公、豪华享受等管理不善问题。央企不断爆出天价灯、茅台天价酒以及进口豪车等问题就是缩影。同时,央企高管们的天价年薪以及内部过高人力成本等费用,最终都要打入经营成本之中。这必将造成收入很高,成本也很大,利润却很少的状况。
再者,需要关注的是,虽然央企整体收入和利润增幅大幅下滑,但是,主要是由于竞争性领域的央企导致的,而垄断性央企收入和利润并没有受到多少影响,比如:三大石油巨头、供电垄断央企以及通讯垄断央企等。
在寻找央企收入和利润增速双双下滑时,一些官员和专家说,欧债危机是最主要因素,笔者持不同意见。欧债危机对央企确实有影响,但绝对不是主要影响因素。既然欧债危机是主要原因,为何1至11月央企在境外(含港澳地区)营业收入和实现利润同比分别增长30.7%和28%,显然不能自圆其说。主要影响因素还是央企内部原因,是内部应对能力差、管理不善、管理成本过大以及豪华享受、高管天价年薪等过高人力成本造成的。
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增速双双下滑说明中央企业在从严治企,强化管理上仍要下工夫;在转型升级、降本增效和风险管控上仍有提升空间;在突出主业、做强做优上仍然有待强化。
新闻链接: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1-12/19/c_1112558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