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汇源陷困局中悟到了什么?

(2010-10-12 11:09:07)
标签:

财经

从汇源陷困局中悟到了什么?


   9月10日,汇源果汁被指今年4月订立的三年期2.5亿美元贷款已经违反协议条款。根据贷款协议,汇源的负债比率不能超过65%,而负债对未计息、税、摊销及折旧前盈利的比例最高为5倍。2.5亿美元的贷款加上之前5000万美元的贷款余额,汇源负债比率由2009年底的28.8%升至今年6月底时的70.3%,明显超过了银行的相关限制。汇源现金告急预警已经有一段时日了。另据汇源公司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汇源果汁净利润5年来首次出现亏损,净利润亏损7225万元,同比骤减208.2%。

   经营亏损,现金告急,资金链紧张,贷款逾期难以归还,这些现象是一个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最大的困局。如果处理不好,公司将四面楚歌、面临倒闭危险。虽然汇源果汁掌门人朱新礼表示,集团手头还有巨额现金,即是贷款到期,“亦有能力偿还或安排再融资”。

   但这只是朱新礼的一厢情愿而已。目前中国的金融环境有这样一个明显弊端:当一家公司特别是上市公司如火如荼时,许多金融机构蜂拥而至上门给其贷款,争夺、竞争之激烈令人愕然。相反,当一个公司纵然是大集团、上市公司一旦有一点经营上、资金上的小困难,或者有一点点风吹草动时,许多贷款银行又会蜂拥而至追讨贷款既是贷款没有到期。直到把公司的小困难搞成大困难、小问题弄成大问题,甚至直到破产,最后企业、银行两败俱伤为止。汇源果汁目前面临的困境,如果不能及时化解,很可能会陷入上述境地。到时候,汇源品牌再硬,朱新礼名气再大,在逼债心切的银行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

    汇源到今天的地步,这不得不是笔者旧话重提,想起汇源果汁被可口可乐拟收购事件。当初可口可乐承诺了179亿港元的好价钱,让朱新礼放心将大量资金投入到上游果园建设。然而,消息一出,令许多人大为不快,认为汇源虽然不是国有企业,但是民族品牌,纷纷要求不能被外资收购,并且认为国际软饮料行业龙头老大—可口可乐试图控制中国的软饮料市场。可能是在这种舆论压力下,商务部无奈对收购做出了否决决定。使得这桩婚姻彻底失败。在当时,笔者就心生几分疑窦。朱新礼为何要将苦心经营的汇源卖掉呢?难道朱新礼就不珍惜自己一手造就的民族品牌吗?朱新礼就愿意外企控制中国的软饮料市场吗?这绝不仅仅是朱新礼看上一个收购好价钱那么简单,必然另有隐情。

   俗话说,自己身上害什么病自己最清楚。最了解汇源内部情况的是朱新礼自己,朱新礼做出卖掉汇源的决策必然是根据公司经营、管理、前景、后续发展力等情况综合做出的决定。如果外界过于施加压力,行政手段过于干预收购,那么,汇源今后走向不景气后谁负责呢?现在的情况隐约已经开始出现。收购案被否决之后,汇源为扩展业务又大幅借贷,负债率激增。许多人把汇源今天的困境归咎于汇源未被可口可乐收购的恶果。而这个“恶果”是行政手段过于干预市场的结果,是民族情绪不冷静的结果。

    这使得我们悟到,中国管理市场经济的能力、洞察力和判断力还有提升空间,除了对于涉及中国百姓的国有企业在收购、并购中应该严格审批审查,慎重再慎重外,对于类似汇源果汁的私营企业以及非国有控股企业自身的经营、并购、收购应该彻底放开,决不能利用行政手段进行干预,绝不能被社会情绪所左右。汇源果汁就是行政干预的最好负面案例。


新闻链接:http://intl.ce.cn/zgysj/201009/25/t20100925_21844403.shtml

http://www.ce.cn/macro/more/201008/31/t20100831_21777208.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