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美银减持建行引发套利的思考

(2009-05-25 14:15:33)
标签:

财经

对美银减持建行引发套利的思考

    2008年12月以来,中资银行股已成为部分外资机构大肆减持的“重灾区”。5月12日,美国银行宣布将通过配售方式,将135亿股建设银行H股“打折”出售给机构投资者,交易价格为每股4.2港元。通过此次出售建行股份,美国银行可筹集资金约73亿美元(5月15日《中国证券报》)。
   美国银行减持建设银行再次引来了人们对国有银行引进海外战略投资者的思考。特别是由此引来的几个问题不容忽视。
  美国银行的大肆套现行为引发市场疯狂套利建行H股。对于中资银行股价带来冲击,进而可能影响中资银行的市场表现,以及市场对其种种猜测加剧,不利于中资银行在资本市场的稳定表现。特别是出现的“空手套白狼”行为,在市场配售转手赚取差价,好像把建行H股当作了唐僧肉,恣肆炒作。
   美国银行减持建行可能引发“蝴蝶效应”。作为战略投资者的外资机构,在股份锁定期满后的套现冲动正在加速。虽然经历了金融危机考验的中国银行业还算健康,但是这种套利冲动,无论何种原因对中国银行业都是负面的。 自2008年12月31日开始,原先作为战略投资者入股中国工行、建行、中行的海外金融企业就没有停止套现行为。据不完全统计,加上建设银行近日被套现的189.78亿股H股,已经有超过500亿股中资银行股被外资机构减持。是看空中国银行业还是自顾不暇、筹资自救,虽然存在很大争议,但是,以笔者看,虽然套现回抽资金自救成分大一些,也不能排除“看空”因素。这并不说这些银行仅仅看空中国银行业,而是说他们不看好整个世界的金融业。
   海外金融机构大举减持中国银行股份,起码给我们带来两个方面的思考。引进战略投资者的目的是否达到,特别是是否达到了既引资又引智的目的。引资的目的也许达到了,因为确实充实了资本金,也实现了一时的股权多元化。但是,锁定期一到就套现,也使得引资目的大打折扣。引智的目的没有达到,反而暴露出所谓的海外战略投资者实际上是一个投机、套利分子。
    另一个值得思考的是,给以后中资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以深刻教训。如果说,2005年左右工中建三大银行引进海外战略投资者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那时连国内企业都不敢入股国有银行股改),那么,今后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中资银行手中,天平已经倾向中资银行。特别是农业银行在引进战略投资者时,一定要根据引进需要、目的来取舍,一定要根据市场要价来决定。以笔者看,根本不需要区别什么国内国外战略投资者,谁的出价合理,谁符合和接近要价,谁的管理水平国际一流,世界公认,谁诚心诚意想成为同舟共济、荣辱与共的合作伙伴,就选择谁为战略投资者。诸如2005年低三下四、一再让步求着所谓的海外知名金融机构成为战略投资者的现象应该一去不复返。
   同时,建议,工行、中行、建行外海战略投资者股份锁定期完全到期后,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总结回顾。检验一下当初引进战略投资者的目的是否达到?得在何处?失在哪里?给国家、国人一交代,给今后中国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以经验和教训。

新闻链接: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9-05/15/content_11376379.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