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板赚钱群众受害政府埋单”的污染企业有多少

(2007-07-23 16:37:44)
老板赚钱群众受害政府埋单”的污染企业有多少
 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说:“不少地方企业违法排污,结果却是‘老板赚钱、群众受害、政府埋单’,这不能允许。必须让污染企业付出代价。对环境违法行为采取‘高限处罚’的措施,对恶意排污行为实行重罚,严重的要追究刑事责任。”(7月10日《人民日报》)。<BR>环境违法行为普遍存在,污染企业屡禁不止,许多企业与执法人员玩起了“猫捉老鼠游戏”。环境治理多年了,而实际效果不如人意,甚至出现了一边治理,一边污染的局面。比如:淮河污染问题,曾记得1998年就开始治理了,那时对沿河两案污染企业实行了相当严厉的措施,对达标排放提出严格的时间界限,到如今将近10年光阴,而污染企业还在污染,污水排放仍在排放,一些企业昼夜不停、肆无忌惮地向大江大河排污。一些江河不仅水质变了,连水的形态也变了,变成了黏稠的糨糊,老百姓无法饮用。出现了癌症村、肝炎庄,对当地百姓身心健康造成巨大危害。结果出现了当地农民无奈之下向执法人员下跪,恳求治理污染的惨不忍睹情景。<BR>还有一些污染蔓延趋势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一些发达国家由于环境保护比较严格,使本国的高污染、高耗能企业无法设立和生产,这些企业摸准中国地方政府引进外资心切的心理,纷纷到中国设立原料加工厂等企业。最后,这些外资企业享受到政府的优惠政策,赚取了巨额利润,却把污染留给了中国,对中国百姓身心造成了伤害。<BR>另一个不可忽视的趋势是,污染企业包括外资企业正在大举向中西部内地转移。随着东部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东部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东部百姓对环境问题已经觉醒,对保护环境的诉求强烈了,使一些污染企业开始寻求新的利润增长地区。而中西部经济发展的要求十分迫切,引进外部投资、外部企业的心情比较急切,甚至不惜在土地、税收等上面提供优惠政策,甚至不惜引进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结果造成一些污染企业已经开始向中西部转移。<BR>再有一个就是,一些污染企业包括外资企业也开始向农村地区转移。<BR>“老板赚钱、群众受害、政府埋单”的污染企业屡禁不止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地方政府在这里面充当不光彩角色是一个主要原因。一些地方制定了自己的“土政策”,纵容环境违法行为,为环境违法企业“保驾护航”,成为“水泼不进,针扎不进”的环保“死角”。在一些地方,环保工作存在“灯下黑”现象。这里主要是地方政府的GDP政绩观在作怪,也不排除一些有权人存在黑色交易的情况。<BR>环境违法行为这么普遍,污染企业这么多且屡禁不止,不能不引起我们深刻反思。温宝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指出: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问题突出,实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目标困难很多,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特别是最近一些地方接连出现严重污染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对此,要有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要充分认识做好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任务,是关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局的课题,是对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的考验,也是中国对国际社会应该承担的责任(7月9日《新华网》)。<BR>各级政府、环保部门要抱着对国家、人民以及国际社会负责任的态度,对污染企业实行最为严厉的措施,铲除“老板赚钱、群众受害、政府埋单”污染企业赖以生存的土壤。对长期超标排污的、私设暗管偷排偷放的、污染直排的、存在重大污染隐患的企业,要一律停产整治;对建设项目未批先建、未经验收擅自投产的,一律停产停建;对治理无望的企业和落后生产能力,一律关闭取缔;对于违法排污造成严重损失、触犯刑法的企业,一律追究刑事责任。</FONT></P>
<P><FONT face=宋体>新闻链接:<BR>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7-07/10/content_6351338.htm <BR>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7-07/09/content_6350632.htm <BR></FONT></P></DIV>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