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警惕通货膨胀抬头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1月份,食品类价格同比涨幅分别比上月和去年同期上扬1.5和2.1个百分点。在食品中,粮食、油脂、肉禽及其制品、鲜蛋等价格涨幅都是10月涨幅的数倍,其中,11月粮食价格上涨4.7%,涨幅分别比上月和去年同期上扬1和4.8个百分点;油脂涨6.2%,肉禽及其制品涨7.6%,鲜蛋涨11.7%,水产品涨2.7%。从百姓感受到的实际情况看,购买的米、面、油价格涨了,饭馆里价格大涨,商场各种服装价格也突然提高。加之各地水、电、汽、煤、汽油等纷纷涨价,房价长期居高不下,医疗费用、教育费用等降不下来,围绕着广大百姓的是一片涨价声。
从国家统计局的表面数据看,11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1.9%,虽然创出了20个月的涨幅新高,但这个物价指数还在合理幅度以内。据此有专家认为,总体上说,中国物价上涨将保持平稳。预期2007年中国会面临物价上涨的压力,但并不严重。笔者在这里要提醒一下,这个CPI数据是一个不含房价涨幅的指数,而房价涨幅百姓感受最直接、切身;虽然总体CPI还不算高,但是,物价保持平稳或略有下降的都是一些与百姓生活刚性不强的产品,而推动CPI上涨最快的却是与百姓生活密切、刚性较强的商品,例如:前期已经调高价格的水、电、煤、汽、汽油,这次的粮油以及食品价格等。这些产品都是维持百姓生活生存的必需品,是一个刚性需求。这些价格变动百姓最为敏感,若价格上涨幅度大,就会直接加重百姓负担。这种价格变动结构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如果只观察总体CPI水平,必将得出脱离百姓实际的结论,甚至出现背离百姓生活的决策。
目前的粮油价格突然上涨,有国际国内的客观因素,但与今年以来水电汽等公共产品提价不无关系。面对一些公共产品接连提价,一些人包括作者在内就提醒过要防止带动其他百姓生活必需品的上涨,不幸言中。面对粮油价格大涨,要采取加大市场管理,督促各类粮食经营企业保持必要的库存,补充市场粮源。加大对城镇大型粮油批发市场、超市和农副产品市场的巡查,坚决打击囤积居奇、哄抬价格、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维护正常的市场流通秩序。同时,要理性看待粮油价格上涨。我国粮食长期徘徊在低水平,俗话说谷贱伤农,已经大大挫伤了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这次带有恢复性上涨的因素。关键在于,必须使粮油价格上涨的好处让农民得到。否则,粮油价格突然上涨就只有加重城镇居民负担的负作用了。再者,必须防止粮油价格上涨带动其他物价全面上涨,进而出现通货膨胀。粮油产品产业链较长,副产品较多,如果上涨必将带动其他产品价格出现一轮上涨情况。在目前农民增收困难和不稳定的情况下,在城镇居民就业难、生活保障不健全的情况下,在目前收入差距这么大的情况下,在城镇百姓房子医疗教育负担重的情况下,如果再发生通货膨胀,给广大百姓造成的危害就可想而知。有关部门必须密切关注这种动向,积极采取措施,防止引发全面通货膨胀。
值得欣慰的是,央行行长周小川始终保持着清醒头脑,他说:“许多人认为目前的通货膨胀水平不足以引起担忧。但我却不这么认为,作为中央银行行长,我的职责是让物价保持平稳。”“通货膨胀随时可能抬头,我们应该对此给予高度关注。”
前一篇:国企自我股权激励有多少?
后一篇:尚福林的清醒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