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住房医疗费用飞涨,百姓哪来钱消费

(2006-07-04 13:47:13)
住房医疗费用飞涨,百姓哪来钱消费
邱晓华认为,住房、医疗、教育等费用上涨速度之快超过多数家庭收入增长速度,居民支出结构因之发生很大改变。社会保障机制不到位促使人们考虑收入支出时非常谨慎,预防性心态成了储蓄存款的最大诱因(7月1日《新华每日电讯》)。
我国经济发展中一个突出问题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急需转变。在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进出口和投资比例过大,消费长期不足和低迷。进出口对于经济的拉动一个阶段可以,但长期下去容易引起国际贸易争端,这种状况在我国已经暴露出来。投资比例长期过大,容易引起产能过剩,容易引起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更容易引起对资源、能源的掠夺性消耗和使用。而在发达国家主要依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在我国这个比例却长期过低,而在消费中对经济增长起决定性和根本拉动作用的,是最终消费。中间消费对上游产品具有拉动作用,而对下游产品影响不大,如果下游产品不能被最终消费掉,出现过剩和滞销,那么,中间消费就是负效应。而在我国最终消费比例一直走低,统计局数据表明,20世纪90年代后,最终消费占GDP比重开始低走,从1991年的61.8%下降到2005年的52.1%,居民消费率从1991年的48.8%下降到2005年的38.2%。
最终消费不但是拉动经济的决定性因素,是保持经济持续良性循环和增长的主要动力,而且,也是衡量生活水平的重要因素。从百姓主观上说,应该具有消费的巨大心理预期,因为,谁不想生活待遇好一点,生活水平高一点呢?可以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和百姓生活水平提高都具有好处。而我国为什么消费一直低迷?百姓不愿消费享受呢?
普通百姓收入长期增长慢是原因之一。收入是消费的前提,是消费的源泉,手中没有钱或者钱很少,何谈消费?我国长期出现了一个怪现象,那就是经济增长速度大大高于百姓的收入增长速度,出现了经济增长与百姓收入增长不同步的现象,特别是基层、普通百姓的收入长期徘徊在低水平上。这是分配领域里一个大问题。
住房、医疗、教育等费用上涨速度之快超过多数家庭收入增长速度,居民预防性储蓄多是另一个主要原因。我国储蓄率长期居高不下,98年后,为了启动消费,降低储蓄率,国家曾经连续六次降息,但效果微乎其微。原因在于住房、医疗、教育以及养老预期保障心理严重。笔者认为,你就是再降息,为了这四个方面的储备,也必须进行储蓄和不能随便支取存款。在我国储蓄率居高不下之时,美国却出现了相反的情况,居民储蓄率一直负数。为什么呢?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萨缪尔森这样说,当人们预期未来将会得到一大笔养老金时,谁不愿意现在消费享受,谁又愿意储蓄呢?
因此,要坚决贯彻好中央关于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政策,大幅提高普通百姓特别是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比例,适当限制过高收入阶层的收入,建立橄榄型收入体制。使大多数人以及家庭有钱消费。同时,必须下大决心搞好社会保障体制建设。不但使广大百姓有钱消费,而且敢于放心消费。再者,就是把高房价、看病贵、高教育收费降下来,使百姓没有后顾之忧的消费。这样才能形成消费增加—生产增长—收入增多—消费再增加—生产再扩大一直良性循环下去,形成消费对于生产的巨大促进作用,从而拉动经济的快速持续增长。这也许就是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长久不衰的秘诀。
二○○六年七月三日
新闻链接: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6-07/01/content_4779071.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