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数一句话,能让天下女性不生娃?

(2020-06-11 11:23:22)

有没有这样的夫妇——在准备实施家庭生育规划时,两人庄严宣誓:我们要为人类繁衍做出贡献——?

6月7日,有网友在知名舞蹈家杨丽萍社交账号下发了一段评论说:,“一个女人最大的失败是没一个儿女”。杨丽萍因未曾生育而遭此贬损,引发网友热议,陈数等女星纷纷发文否定这一看法,直言 “女人的价值不是用来生儿育女。”

随即,北师大教授董蕃给陈数送出一顶大帽子:反人類。

董蕃怎么会从“女人不是用来生儿育女”这个观点推论出“反人類”这个结论?

董教授说,如果公开宣扬“女人不是用来生儿育女的”,则价值观上出了大问题,这种想法不但对自己、对家庭、对家族不负责任,也是反人类的。女人可以有、应该有自己的事业,但都不生孩子,民族不就灭亡了么?

原来,他把“女性不是生育工具”这个观点,等同于主张“女性都不要生孩子”。两者其实不是一回事,前者是价值认知、价值评判,后者是现实行为选择。即使真有人主张“女性都不要生孩子”,也不必担心会有人这样做。因为,绝大多数夫妇,在考虑生育时,都是因为个人或家庭的需求,而不可能是出于人类繁衍的需求。

同样,“女性不是生育工具”的观点,也不会影响、遏制生育行为。因为拒绝做生育工具的女性,同样会有生育需求,会生孩子——她自己需要孩子;做生育工具,则是被他人支配、违背个人意愿的前提下生育。

董蕃为什么一听到“女性的价值不是用来生儿育女”,他就以为是煽动女性不要生育?他有一个意识空白,或者说他不能理解:女性不做生育工具,怎么又生了孩子?他可能不知道,女性会为自己生孩子——女性需要一个自己生的孩子,女性需要做母亲的体验。现实生活中,有哪一对新婚夫妇在考虑生育时,不是从自身需要和自身经济状况(包括孩子出生后的照料等实际条件)出发的,而是说今天我要为人类繁衍做贡献了?

从种族/民族需要出发,用权力统一规范国民生育行为的典型,是二战前的阿刀夫先生。他认为雅利安人是优秀人种,应该多多生育,以至于生育行为不是个人私密空间里的行为,而直接是一种镇府安排下的公共行为。人类的生育行为在那粹德国变成了一种领袖意志支配下的“集体配种”——把女性当做生育工具,违背人性,违背女性自我意志,这才是反人类行为

反对把女性当做生育工具,不会影响女性生育行为;这一观点所能影响的,是生育理念,不是生育行为。人们的生育行为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而生育行为背后的生育理念可以截然相反。做出这一区分,对一个教授,是很难的事情吗?

董藩认为,宣扬女性不生育这一观点,对社会将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董蕃担心,中国劳动力的紧张已经显现,且日本当年衰退就是因为有很多人不生孩子,没有劳动力供应。

陈数一句话(假设她真的主张女性不生育意愿),果然能影响女性生育意愿,以至于可能会造成国家劳动力短缺?

董蕃说,我国劳动力紧张已经显现——既然是“已经”,那就是劳动力紧张在前,陈数说话在后;这就是说,劳动力紧张不是陈数造成的。董蕃的论据否定了他的论点——自相矛盾;网友说他不懂逻辑,一点不错。

董蕃又说日本劳动力短缺之严重,已经造成了日本经济衰退;但是董蕃没有说,日本女性生育率下降的原因是什么。难道日本也有一个陈数那样的人,说了一句类似的话?一个全国性的社会问题,经济问题,就是因为一个没有任何公权力的女演员说了一句话?这是一个搞经济研究的学者的应有的认知水平?

放开二台以来,有不少夫妇生了二宝,但是,二台率远不如预期,因而人口增长也不如预期。其原因,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上学南、看病南、买房南等基本生存问题,拉低了女性生育二台的意愿。这个见解,要比董蕃之归罪于陈数靠谱得多。

天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生活得比自己好。这是由亲情所决定的,不是外部因素所能改变的。如果公共政策需要国民多生孩子,那么有效的途径只有一个:让社会环境更适合生存,更有利于生存;让天下父母更放心、更确信:这个环境对自己的孩子是友好的、有利的。舍此没有别的办法。

正确的价值观,是用来引导公共政策的;女性的生育行为,只要人性在,个人自然会选择生育,不需要什么引导。如果选择不生育的人多了,多半是公共政策出了问题,尤其是社会财富分配出了问题,导致社会环境中不适合生育,不利于生育的因素增多,你引导人家生育,也没有用。需要检讨的,是公共政策的制订者,是有权决定社会财富分配的人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