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北京奥运火炬在巴黎的传递活动遭到极大的困难,从法国政要到众多媒体直至普通民众都反对、阻挠火炬传递活动。
我当时感到十分意外、惊讶:中国和法国不是刚刚举办过中法文化年吗?当时有关宣传报道给人的印象是中法关系十分热络,吴建民大使也在媒体上介绍中法关系如何如何好,他和时任法国总统希拉克交谊如何深,总之,当时的宣传给人的印象是中法关系进入了一个蜜月期。以这个印象来看,奥运火炬传递根本不应该在法国有如此遭遇。
我当时的一个猜想是:中国在法国的外交工作,是不是局限于上层?走的是上层外交,精英外交路线?至少,对中国普通民众来说,外交领域不无神秘色彩,除了从公开的新闻报道中窥见一星半点外交信息,政府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应该向本国公民通报外交工作,相反,这是一个上等人从事的高等级活动,草民无须也无权置喙。“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今天从一篇文章中看到吴建民说的话:外交工作很迷人,“一是因为同各国杰出人士打交道,二是每天要面对新问题。搞外交接触面很广,打交道的对象都是各国的优秀分子。你每天都得学习和思考,非常充实。”吴大使的精英情结还是明显的。这对他的外交工作有没有影响,有什么影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