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据新华社中国网事5月5日报道,从5月3日至今,湖南衡阳县千余名教师聚集在该县县政府门前讨薪。据参加讨薪的一位女教师称,几年来,衡阳县长期拖欠、克扣教师应发的工资。内容包括:按规定应发的(2014年10月至今,全国工资改革差额部分),2015年元月至今乡镇工作补贴,十几年来第十三个月工资,2014、2015年度年终绩效考核奖金,2013年度教师生活补助金,并存在长期少交住房公积金。另外,“20多年来一直违规克扣养老保险金,以及克扣特岗教师、新开编教师的五险一金、实习工资,违规收取人事代理费等……。”
教师上街后,衡阳县出动大批警力“维稳”,要求教师停止“过激行为”。那么,除了上街讨薪,被欠薪的教师有没有“正常途径”可走呢?
教师是事业编制人员,他们的薪金由国家财政提供;他们的合法利益被侵犯,按照“正常途径”,应该向政府部门反映,要求政府部门的保护。但是,克扣、拖欠教师薪金的,不是别人,就是政府部门,掌握着地方财政大权;教师们向政府部门反映欠薪问题,等于是要求侵权者同时扮演保护者的角色。衡阳县政府在拖欠教师工资时,就意味着他们已经把“正常途径”堵死了,讨薪教师已经没有“正常途径”可走了。这就是讨薪教师面临的一个死结,或者说是一个死循环。
这两个死结,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如果在向本地政府反映问题的途径之外,被欠薪的教师还有另外一条“正常途径”可走,他们就不用上街了。如果地方政府(官员)犯错误不可避免,那么就需要有效的纠错机制。特别是当某地政府(官员)有意识地犯错误(如克扣、拖欠教师工资)时,意味着不能指望他自己来纠错。教师上街讨薪一再上演,说明政府纠错机制缺失问题一直没有解决。这应该成为机制体制改革和创新的一个重点。这个死结久拖不决,对社会伤害太大。
所谓死结,就是不改革相关机制就无法解决的矛盾。矛盾不解决,全社会要为之付出代价。教师一边被欠薪,一边要保持一个好的心态和形象面对学生,短期内或许做得到;时间长了,就成了一种精神折磨,一种变态——政府有关负责人是否想到,教师是人,是人就有人的正常心理;教师心理的扭曲会渐次波及、影响学生、家长乃至更多社会人群的心理扭曲。侵害教师合法利益,受害就不仅仅是教师群体。教师被侵权,影响了教育,受损是整个社会。
政府官员背离政府责任的行为还很难遏制时,建立社会群体的利益表达机制和政府行为纠错机制,是破解死结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