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天不买日货”有毛用啊

(2015-08-31 17:31:38)
标签:

杂谈

8月30日晚,俞敏洪发了这么一条微博:“据说,九月三日因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年纪念,全中国放假调休三天,日本国内的各大商家总动员,做好了迎接大批中国游客来日本度假和爆买日货的准备。我对现在的日本不反感,大部分现在的日本人对中国人也还好,买日本货也没问题。但这一次是抗日战争纪念,我觉得这三天还是不要去日本买东西了吧。”

俞洪敏的意思是,“这三天”的主题是纪念抗战胜利,这个时候去日本买东西,即使不是跟这个主题对着干,至少也是不符合这个主题的。说得再现实一点,日本当年侵略我们中国,现在我们庆祝抗战胜利,这时候买日货,不是让日本人得了便宜吗?

其实,换一种说法,或者换一种逻辑,可以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越是“庆祝抗战胜利”,越是要“去日本买东西”!当年小日本之所以不把中国放在眼里,中国为抗战付出的牺牲太惨重,是因为中国国力太弱,现在完全不同了,中国人不但不受日本欺负,还可以到你们日本旅游,享用你的产品,这是一件多么自豪的事情啊,为什么这三天不去日本买东西?大家都去,多多的买,让日本人知道中国人多有钱,这多牛啊!俞洪敏若是这样想,他可能不发这条微博了,或者发一条完全相反的微博也说不定。

当然,这是故意跟俞敏洪抬杠,是想说,完全不必把“去日本买东西”跟“纪念抗战胜利”这么捆绑起来;无论是“对立式”捆绑还是“和谐式捆绑”,都太牵强,太小气,太事儿妈。这件事,还是个人按个人的理解办来得好。有人觉得这三天去日本买东西跟庆祝抗战胜利有矛盾,你不去日本购物就是了;如果觉得两件事不矛盾,或者两件事之间没关系,想去日本旅游购物就尽管去。前者也不必后者指责不爱国。

去日本买东西的与不去日本的,一个个单独挑出来全面比较,谁爱国谁不爱国,或者谁比谁更爱国,还不一定呢。

“买日货”这件事情里面,有一个现象,一直不明白。2012年,在很多城市,很多人上街游行,喊“抵制日货”的口号,包括要求人们不去日本旅游,一些日本品牌的小汽车被砸,弄得一些人不敢买日系车了。才过了一两年,潮流完全反过来了,中国人一窝蜂去日本“扫货”,把日本商店里的电饭煲买空了,补货都来不及;电饭煲之后是马桶盖,都成了热点新闻、热点话题。这时候,“抵制日货”的口号一句都听不见了;一两年前喊“抵制日货”的人都到哪里去了?他们加入“扫货”人群了吗?

看热闹不怕事情大。大家都“抵制日货”时,如果谁说“我就买日货”,我觉得这个人有种!大家抢着买日本马桶盖时,如果谁说用日本马桶盖拉不出屎,这种人才叫人佩服。“抵制日货”时一窝蜂,一哄而起,又一哄而散;到底为何而起,又为何而散?恐怕抵制者自己也说不出。

做一件事情,如果有清晰的理念,持久不变的目标,就会坚持下去,即便失败,也不后悔。这样的人,或者说由这样的人组成的群体才能成事。一哄而起的事情,往往容易一哄而散;一哄而散的事情,往往事先没有清晰的目标,没有成熟的考虑,一句话,就是“不认真”,对自己所做的事情“不认真”,就是对自己“不认真”。为什么这里的“不认真”要加引号来强调?鲁迅对自己同胞的“不认真”有深入的观察,是比较了中国人和日本人做事的习惯后所得到的沉痛的结论;“不认真”是鲁迅对国民性的一种观察和概括。

也许,对“抵制日货”不值得这么认真,说不定一两年前一些人不过是喊喊“抵制”口号而已,并不当真。严肃的事情当口号喊,喊过就等于做过,喊过就忘---这就是当前仍然流行于官场与民间的、生命力很强的“不认真”。

“三天不去日本买东西”,认真度也不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