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心,就是被王督学们“引导”坏的

(2015-06-27 17:24:13)
标签:

杂谈

学生拍毕业照,校长有事缺席合影,当然是个遗憾;但是,如果这位校长平时给学生留下了好印象,即使毕业合影上没有他,学生会在记忆里为自己的校长保留一个位置。但是,北京昌平实验小学校长因故未能参加毕业班的合影,却用后期合成的办法,把李校长PS到了合影上。这就不是遗憾,而是一种贻害了。

由于一些学生及家长明显感到这种做法不可接受,认为这是弄虚作假,事情就弄得媒体都知道了。学生和家长反应是否过激了?小事情有必要搞得那么大吗?这要看你用什么眼光看,站在什么角度看。既然是学校的事,我们就用教育的原则和价值观来看。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基本的行为规范,也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把校长PS到照片上,对学生来说,是把当天并不在场的校长强行植入他们的经历,植入并改写他们的记忆,接受一个并未发生、并不存在的“事实”;这是非常野蛮粗暴的做法,是对人的不尊重,绝不应该是以文明育人为天职的学校所为之事。但是,该校就是生生地给上百名毕业生上了“最后一课”!

本来,要补救毕业合影,并非难事,重新拍一张合影,把校长和学生一起拍进去,皆大欢喜。但是,这就等于校方认错了。但是,学校会犯错吗?学校能认错吗?该校责任督学王立平在接受《京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这种做法会不会给学生造成负面影响,要看家长从哪个方面去引导。”这种官腔太熟悉了:不分是非,没有原则,用堂皇而模糊的语言包装、美化指鹿为马的行为;这是一种很普遍的对待争议,对待批评的态度和手法:做错事、坏事的被姑息、纵容;批评者、推动进步者反而被视为“负能量”,最终造成社会道德水准的普遍滑坡。王督学教导家长要“正面引导孩子”,是就是要把做假行为说成是合理的、必要的。但是,这样的“正面引导”能被孩子们认可吗?能走进他们的内心吗?

PS毕业照,看起来事情不大,但是它有代表性、普遍性,就是许多公共事务中,许多社会活动中,充满了无视人的内心,扭曲人的正常心理的权力运作,其中也包括“正面引导”之类的话语运作。王督学们习惯了话语权的垄断地位,习惯了无视普通人发出的个人微弱的声音,久而久之,一种错觉被固化了:只要我说了“正面引导”,这个事情就会冲着正确的方向去,结果当然也是“正面”的。最后就是《红楼梦》里说的那样,“假作真时真亦假”;结果就是人的心理和社会生活被严重扭曲。自欺欺人成了王督学们的职业习惯。

那么,PS毕业照这件事,有没有“正面引导”的可能性呢?应该说是有的,但王督学未必认可。此事对这些刚毕业的孩子是一个提醒,一个预警:谨防造假!毕业照可以PS,别的,也可以PS;各种PS,可以遮盖很多人、很多事的真相;这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社会经验。当然,对一部分人,不是警示,而是示范,是榜样;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PS吧,造假吧,造了假,还可以“正面引导”。

王督学也不是生来就精通引导术的;她在做学生时,如果没来参加毕业合影的校长出现在了照片上,她也会惊讶,会发问:怎么可以这样的?但是,从小到大,经过各种PS的一路“引导”,王督学终于从“被引导”成长为一个能引导他人的人---这不就是王督学李督学张督学所走的路径吗?走的人多了,就成了一个群体,一个社会的路径;人心,就是这样被“引导”坏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