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东京的 “大勇 ”之人

(2014-10-30 17:36:00)
     在今天,一个中国(大陆)人,听见或看见“日本”二字,如果没有一点排斥心理,没有一点不适感,是不正常的;就像日本一样,“厌中”、“憎韩”心理也很普遍。但是,如果对日本只有不适感,只有排斥心理,没有一点理性认识,也未必是一件好事。“邻居不能选择”,既然是邻居就不可能不打交道,那么,了解自己的邻居,就是必要的了。
    10月28日的《参考消息》转载了日本《每日新闻》的一篇报道。东京出版行业的约20名人士本月30日将编辑出版一本题为《思考无仇视出版制造者责任》的书籍,针对内容攻击中国和韩国的书和杂志,从出版业的角度提出异议。报道说,过去一两年,在中韩国名之前冠以“厌”“憎”“呆”等字样的标题不时出现在“厌中憎韩”书籍的封面上,一些甚至成了畅销书。对此抱有危机感的东京都内的出版界人士3月份成立了一个名为“反对仇视言论和排外主义的出版界人士之会”的组织,成员共有20名。今年7月,他们在东京都内举办了一场题为“‘厌中憎韩’书与仇视言论”的研讨会,参加 研讨的自由撰稿人、出版社职员以及书店人员的讲话内容,收入了 《思考无仇视出版制造者责任》这本书独立判断
    日本人的“厌中”、“憎韩”,早有报道,中国人并不意外。但是,日本还有反对“厌中”、“憎韩”的人士,他们公开反对反对“厌中”、“憎韩”,还为此出书,可能令许多中国人意外。这方面的报道似乎不多。这不利于我们全面了解这个让人头疼的邻居。对一部分国人来说,即使有这方面的报道,可能他也不愿意去读,去了解,他更愿意受情绪的支配,拒绝接触那些与他的情绪格格不入的信息。极端“厌中”、“憎韩”的日本人,对东京出版界的20名人士,大概也说不出什么好话来。在他们眼里,反对“厌中”、“憎韩”,就是帮中国韩国说话,就是卖国,是“日奸”。  
    那么,对20位东京出版界的“厌中”、“憎韩”人士,作为中国人,是否可以将他们视为“亲中派”?如果“亲中”作为一种情感或心理倾向,说一点也没有,可能太武断。但是,作为一种立场,就未必了。所谓“亲中”,几乎完全是以中国或韩国的立场为立场了。20位出版界人士,对中日关系,日韩关系,对当前国际环境中的日本国家利益,不会没有自己的个人见解、个人立场。他们不太可能是站到中国或韩国这一边的立场来反对“厌中”、“憎韩”的;他们反对“厌中”、“憎韩”,一定符合他们心目中的日本日本利益,符合他们个人所坚持的民族立场。这里,“个人判断”、“个人立场”很重要,个人判断是个人立场的前提。坚持个人判断,就是不人云亦云,安(倍)云亦云,右(翼)云亦云; 个人判断就是独立判断;依附权力,或为了私利,屈从或讨好多数,都不是独立判断。
    独立判断,往往意味着与多数人对立;《思考无仇视出版制造者责任》一书出版后,在多大程度上能被社会接受?据出版界人士之会介绍,一些出版社发行“厌中憎韩”的书籍是出于“卖得好”、“其他出版社都这么干”、“没有人抱怨”等原因。“厌中憎韩”的书籍“卖得好”,是否已经预示了反对“厌中憎韩”书籍的命运?这一点,他们是有所预料的。报道说,来自一家出版公司的岩下结表示:“出版那样的书(即“厌中憎韩”书籍)真让人痛心,再也不能那样做了。虽然要改变这种做法很难,但至少我们应该坚持不懈地表明反对的立场。希望这本书的出版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
据《孟子·公孙丑》,孔子向曾子,所谓“大勇”,就是“千万人吾往矣!”(纵然面对千万人,我也勇往直前)。20位东京出版界人士,出版《思考无仇视出版制造者责任》一书,也是面对千万人而“吾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