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一个人如果喜欢“正面报道”,就表明这个人心态很阳光,他往往习惯从正面看事物,也容易看到事物的好的方面。这样说来,喜欢正面报道的人,都是健康的、善良的,而喜欢从负面看问题的人,心态自然就很阴暗,甚至很阴险。今天,人民网的一则报道,可以测试出你是一个健康、阳光的人,还是一个心理阴暗的人。
人民网报道说,从今年起,河南省将启动《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到2018年末,全身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要达到国家三部委提出的“底线要求”。
出台改善办学条件的措施,当然是好事,从“正面”看,可以看到“关怀”、“温暖”等诸多正面的东西。这是一则“正面报道”。
但是,心理阴暗的人,从这个“正面报道”里,会看到一些不那么正面的东西,比如,“五年之内,河南省义务教育学校将实现彻底消除D级危房”这句话,传递了这样的信息:一、河南还有一些中小学师生,还在“D级危房”里上课(按照有关规定,危房分为A、B、C、D四个等级,D级的危险程度最高);二、他们可能还要在D级危房里呆5年;三、这5年里,很难说这些D级危房会发生些什么。
负面信息还不止“D级危房”。改善办学条件还包括“保证每个学生1人1桌1椅(凳)。确保寄宿学生每人1个床位”;这就是说,一、现在,一部分学生,还不能享有1人1桌1椅(凳);二、一部分寄宿生,还不能享有1人1床。
那么,是几个学生合用一张课桌呢?几名寄宿生挤一张床呢?不知道,“负面”信息不能太详细,太详细了会有“负面”效果。但是,我们知道,一人一床,还是两人一床,对学生来说,意味着他的身体,拥有多少空间;身体所拥有的物理空间,决定了他或她拥有多少心理空间,也就决定了他或她在多大程度能够拥有自己的隐私,或者说,自己的隐私是否在他人的视线之外?因此,几人一床,关系到个人的尊严,关系到自尊心的发育和养成。童年或少年时代在几人一床的环境里度过,他或她的心理会有更多阳光,还是有更多暗区?
看“正面”的人很阳光,很健康;看“负面”的人很阴暗,那么,“正面”和“负面”都看到,而且还从”正面”里看出“负面”来呢?这样的心态,已不能用“阳光”或“阴暗”来描述,或者说很变态、很分裂——精神分裂——?
人民网的“正面报道”附后:
人民网濮阳9月20日专电 从2014年开始,五年之内,河南省义务教育学校将实现彻底消除D级危房、消除66人以上的超大班、农村寄宿制学校确保学生每人1个床位,消除大通铺现象、优先安排优秀教师、免费师范生和特岗教师到教学点任教等基本目标。这是记者19日从河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经验交流和工作推进会上获得的消息。
从今年起,河南省将启动《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到2018年末,全身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要达到国家三部委提出的“底线要求”。
《方案》规定,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室、桌椅、图书、实验仪器、运动场等教学设备要满足基本教学需要;学校宿舍、床位、厕所、食堂(伙房)、饮水等生活设施要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留守儿童学习和寄宿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其他地区,原则上每个县(市、区)每年至少新建1所初中和2所小学,消除66人以上的超大班。
《方案》要求,要保障教室坚固、适用、通风,符合抗震、消防要求,彻底消除D级危房。保证每个学生1人1桌1椅(凳)。确保寄宿学生每人1个床位,消除大通铺现象。
教师队伍管理方面,《方案》指出,要特别抓好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岗计划等方式,完善农村教师补充机制。推进县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城乡教师校长交流,小学、初中每年不少于10%,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和优秀校长要优先交流轮岗。同时,严格落实对贫困地区教师给予生活补助的政策,推进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努力改善农村教师生活条件。
河南省副省长徐济超出席会议并讲话。全省各省辖市、省直管县、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出席会议。濮阳市、新郑市、罗山县分别交流经验。省直相关单位提出具体要求。(石国庆
实习生 王川)
加载中,请稍候......